快捷搜索: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数字货币加速推进

终于有动静了,4月14日晚,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农行钱包内测的消息在整个区块链行业内迅速传播。

受年初数字货币暴跌的影响,整个区块链行业进入了长达几个月低迷期,甚至华尔街见闻旗下的区块链头部媒体“小葱APP”也在4月14日下午宣布解散,圈内人纷纷感慨行业不景气。没想到在4月14日晚迎来了DCEP在农行内测的消息,这个消息仿佛给整个行业打了一剂强心剂,带来了重建的信心。

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农行内测?

某区块链群内传出的内测页面显示,DCEP钱包支持数字资产兑换、数字钱包管理、数字货币交易记录查询、钱包挂靠等功能,同时也支持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手机芯片等基本功能。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据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DC/EP)将作为交通费补贴的形式,在5月发放给苏州相城区各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和直属企业员工。据《科创板日报》记者获得相关文件显示,苏州市相城区要求区属行政单位员工在4月份安装数字钱包,5月将其工资中的交通补贴的50%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

相信很多人正跃跃欲试,想下载体验一番。但是目前的版本是内测版,没有进入白名单的用户无法注册使用。

这次内测是继在2019年10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正式提出央行数字货币概念以来,DCEP的又一个阶段性有实质性的进展。

区块链的革命性发展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以BTC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普及也引发了全球央行的注意,各国央行也纷纷开始了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甚至有观点认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将成为全球金融体系自放弃金本位以来最大的变革。

 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应用落地无疑一个大消息。但是,央行数字货币究竟是什么? 

央行数字货币就是指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相似,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还跟别的央行数字货币不太一样,它的英文简称叫做"DC/EP"。

DC=digital currency就是数字货币

EP=electronic payment则是电子支付

定位上,DC/EP是M0替代(纸钞和硬币),而不是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此外,央行数字货币运营体系与人民币一致:双层运营体系。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央行数字货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技术模式的去中心化不等于管理模式的中心化保证央行在货币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维护币值的稳定,保证央行的货币调控职能。

大国竞争之下,货币话语权提升至国家级战略高度。在区块链这场技术浪潮中,无论是中国和美国都想要获得先发的优势,而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发挥去中心作用、进行价值传输的工具,世界大国都想争夺这一法币之外的货币的话语权。而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已经发布Libra白皮书,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央行的关注与讨论。全球央行开始密集释放研发数字货币的信号。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国家战略高度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时间也很早。早在2014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提到过央行应该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进行研究。不久后,央行火速成立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的形态和功能基本符合预期

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的功能和形态与目前的数字钱包较为类似。根据报道中的内测钱包截图,DCEP 钱包支持数字货币兑换、数字钱包管理、数字货币交易记录查询、钱包挂靠等功能从支付方式上,央行数字货币可支持扫码支付、收付款、汇款、手机芯片支付等方式,用户体验与目前主流的数字钱包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增加了手机芯片支付的双离线支付方式

四类账户可满足一定程度的匿名性

央行数字货币在三类账户的基础上增加了四类账户,四类账户可使用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进行注册, 通过手机及电子邮箱的验证即可开立四类账户。之后用户可通过输入验证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码升级为三类账户,再通过绑定银行卡升级为二类账户。出于支付安全的考虑,预计四类账户的使用范围和支付金额会受到限制,限制程度高于三类账户。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根据去年《福布斯》的报道,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阿里巴巴、腾讯及银联都在央行数字货币测试的名单中,此外《财经》也曾报道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将参与试点。如果要在国内推广央行数字货币,除了要布局用户端的数字钱包,还需要在受理端进行推广,目前国内的支付网络已经比较发达,覆盖线上和线下场景,最有效的推广方式就是对现有的支付受理端进行改造,增加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模块。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从四大行代发工资用户及公共服务场景入手。从目前两则央行数字货币测试报告来看,央行首先让四大行开始进行公测,采用独立的央行数字钱包APP 模式,并采用一定的行政力量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从场景端来看,央行从交通场景入手,对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支付受理终端进行改造,通过交通这一高频场景测试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稳定性。预计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等将马上跟进,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形式,以及更多的支付受理场景。

目前的模式,“央行数字货币”推广有难度

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门槛并不低于扫码支付。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率领先全球,尤其是扫码支付方式的推广,极大地降低了非现金支付的成本,通过这两年移动支付的市场下沉,移动支付的渗透率已经进入平台期。非移动支付用户主要集中在儿童、老人、偏远地区人群等,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门槛并不低于扫码支付,需要智能手机或其他芯片载体,要覆盖这类人群存在难度。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预计央行数字货币的用户基本都来自于现有的移动支付用户。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对于C 端用户来说,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离不开智能手机,无论是存在于手机芯片还是手机 APP 中。其中获取客户最有效的方式是在现有的支付平台上增加央行数字货币模块,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客户的转化。如果央行数字货币仅有作为电子现金的功能,那么对于目前数字钱包的市场格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用户依然保持原有的支付习惯,在主要的互联网流量平台上发起支付交易。

要推广央行数字货币还需依靠现有的移动支付网络。要实现央行数字货币的流通,除了数字钱包端的布局,还需要B 端支付场景的推广,其中涉及收单端的技术改造。目前在支付收单端已形成成熟的服务商市场, 通过对现有 POS 商户和扫码支付商户增加央行数字货币模块,可快速建立央行数字货币的受理环境,打通交易闭环。

若基于现有的支付行业体系推广央行数字货币,费率难有优势。产业链继续保持发卡行(数字钱包)端、清算机构和收单端的三种角色,支付手续费由商户承担,产生的收入在三类参与机构中进行分配。目前对于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费率没有公布,预计会低于目前的扫码支付。但由于竞争激烈,支付费率下降空间有限。增加央行数字货币模块对支付产业链带来一定的技术升级的增量需求,以及双离线支付方式对硬件设备及芯片的需求,利好相关技术厂商。

新的运营模式, “央行数字货币”才会真正推广

例如,若央行数字货币加载智能合约功能,或将改变产业生态。中心化的平台优势可能被削弱,数据不再沉淀在部分平台上,而是记录在央行数字货币的载体上,数据的不可篡改性能增强交易双方的信任,实现点对点支付,减少对平台的依赖,达到去中心化的效果。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加载智能合约,资金流通的模式和生态将进一步丰富,各类机构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在金融服务上加快创新,为个人客户及企业客户提供更加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智能合约的模式猜想。加载智能合约能实现达到预设条件可自动执行交易的功能,在数字货币上明确资金用途可视为一种初级的智能合约。例如,在报道中提高的交通补贴,如果在发放的交通补贴上预设只能用于交通场景,那么发放的数字货币就具有一定的智能合约功能。但采取这种模式的目的主要是加大央行数字货币的测试力度,而非出于用户体验的考虑。有价值的智能合约是能让用户主动兑换带有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因为它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样以交通场景为例,如果在打车服务平台上加载智能合约,那么就能实现车费的自动计价和资金划转,省去了用户的支付确认流程。

加载智能合约基本没有额外的成本,但应根据具体场景进行设置。央行作为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可根据监管要求设定一部分智能合约,但大部分

智能合约的设定应该在运营层面进行。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支付场景会越来越多,根据具体的场景,相关运营方可以设计不同的智能合约,来提升服务效率和个性化程度。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内推广将为跨境推广提供演练。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理念是替代 M0,并不能实现跨境支付功能。而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货币主权,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在国内推广数字货币可验证相关技术的可靠性,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技术和制度。未来可基于中国在数字货币技术上的优势,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广泛的数字货币合作,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什么区别?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有人可能会说央行数字货币听起来和支付宝、微信支付好像差不多?

那么,央行数字货币和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央行数字货币替代M0,其功能和属性与纸币相似,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

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走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结算,属于M1和M2级别的数字化,不具有M0级别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

M1 :一般包括 M0 + 各单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 M1 + 居民储蓄存款 + 单位定期存款 + 单位其他存款 +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第二,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只需要电,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是可实现双离线支付。与终端设备绑定,能完成取现、支付和存储数字货币等基本操作。

而支付宝、微信第三方支付需要电和网络。

第三,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法偿性、匿名性;第三方支付皆不具备。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和安全程度是高于余额宝和微信的:跟商业银行一样,假如某天第三方支付公司破产了,那么人们在里面资金也会面临风险,但央行数字货币却不存在这些问题。

从民众的体验角度看,其实DC/EP和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使用方式上是差不多的,并没什么太大的不同。不过DC/E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支付行业的壁垒,比如支付宝和微信之间是不能相互转账的,但DC/EP既可以存入银行,也可以放入支付宝和微信的钱包。

与“炒币”无关

数字货币是什么以及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常被拿来同“币圈”“链圈”等信息混淆。

虽然两者皆为数字资产。但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区块链并无必然关系。

两者具有几大不同点:

(1)央行数字货币是央行负债,虚拟账币没有底层实物资产支撑;

(2)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心化管理,虚拟账币去中心化管理,需要电和网络;

(3)央行数字货币可控匿名,虚拟账币完全匿名皆不具备。

(4)央行数字货币不预设技术路线,考虑区块链、智能合约等,虚拟账币技术以区块链为主。

(5)央行数字货币采用100%缴纳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属于国家主权货币。比特币是没有任何信用做担保的,所以我们能看到比特币价格的波动非常大。(6)从设计细节上看,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它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而比特币则是采用去中心化的挖矿方式发行,发行过程中不涉及央行,也不涉及商业银行,直接面向大众。

数字货币和现行的电子货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具有可追溯功能、加密和可穿透式监管等。这些特点能提高商业银行对于机构或个人金融行为的合法性辨识和风险管控效率,在穿透式、加密和可溯源特性的加持下,金融诈骗、专款挪用、资金盗用等违法行为,将难以规避监管的追踪。

央行发布DCEP,对外对内战略意义均重大

对外:在国家货币数字化抢占先机,为人民币顺利国际化奠定基础。央行现在计划収行数字账币更多是未雨绸缪的戓略行为,希望在国家账币数字化斱面抢卙先机,在大国竞争中卙据主劢,为人民币顺利国际化奠定基础。

对内:重塑支付生态,拓展商业银行生存空间。央行将数字货币作为重塑商业银行主体支付地位的契机,自二维码支付被推出后 ,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生存空间小,可寄望于数字货币扩展生存空间。

中信证券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年内公开版本上线存在可能,万亿规模或为中长期方向。

(1)预计年内上线存在技术可行性和政策引导性:银行科技项目的测试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时间,3月央行年度货币金银会议亦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因此我们判断自上而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可能性较大。

(2)中长期或将达万亿规模:目前国内M0规模8.3万亿(增速逐年下降至5%以内),作为M0部分替代,预计央行数字货币投放量将在万亿规模,受客户习惯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取决于现金交易替换规模和电子支付替换规模。

同时将造成以下行业影响:预计将重构各类机构功能与定位,与电子支付或呈竞合关系。

(1)商业银行:未来电子钱包使用提升手机银行APP使用频度,有助深度介入电子支付领域;

(2)第三方支付机构:具备央行数字货币分发职能的头部机构竞争力料将再提升,多元持牌机构亦有望借移动支付+增值服务发挥比较优势;

(3)现有支付清算机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或不需要集中清算)预计会带来跨界竞争加剧、清算领域开放带来业内竞争加剧,多元化经营或为中长期方向。

普通人如何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普通人接入DCEP的载体有ATM机(需改造升级)、第三方支付APP(类似支付宝等)、商业银行钱包APP等。普通人只需要下载并打开一个支持DCEP的APP应用软件,开通你的数字钱包,绑定银行卡兑换了数字货币(可以设置限额)就可以使用了。

相关公司受资金追捧

上市公司近日也纷纷公布在数字货币方面的进展。广电运通昨晚机构调研公告中表示,公司与华为的合作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用设备,二是通用设备。公司将分两步走规划生产线,详细的规划还在制定中。

另外,公司研究院开展DC/EP应用研发工作,主要是在ATM上支持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货币互换的模块,广电运通有30万台银行智能设备及100万台存量终端的模块升级,数字货币硬件钱包也在研发当中。

中科创达昨日晚间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基于在操作系统安全增强和硬件安全等技术方面的技术储备,已经开展数字钱包、硬件级数据认证等区块链相关业务,为数字资产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方案,并储备区块链相关技术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业务。

汉威科技作为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参股子公司中盾云安在供应链、数字钱包加密、金融等领域都有订单收入。2019年中盾云安为拓展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市场,与中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顶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河南中原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来有望在该领域事项快速发展。

机构:年内上线存在可行性

安信证券指出,随着内测出炉,国内央行数字货币试点推出进入倒计时,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发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势必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创造全新的商业机会。

中信证券预计,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存在技术可行性和政策引导性,银行科技项目的测试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时间,3月央行年度货币金银会议亦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因此判断自上而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年内上线可能性较大。中长期或将达万亿规模,目前国内M0规模8.3万亿(增速逐年下降至5%以内),作为M0部分替代,预计央行数字货币投放量将在万亿规模,受客户习惯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取决于现金交易替换规模和电子支付替换规模。

安信证券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势必将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创造全新的商业机会。

流通运营服务商: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若重新另起炉灶将是对商业银行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造成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东吴证券认为大概率将在之前的支付清算体系上改造。传统支付服务商和网联清算机构将受益。关注海联金汇、拉卡拉、新大陆、新国都。

银行IT服务商:考虑到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双层运营体系,商业银行等机构承担向公众提供数字货币的责任,对应其IT系统需要改造升级,其中尤其核心账户系统的it服务商受益弹性最大,关注长亮科技、宇信科技、神州信息、科蓝软件、高伟达等,以及集成商四方精创、先进数通等。

电子钱包App、身份认证、安全加密等电子钱包核心服务提供商:手机将是数字货币流通的最重要载体,数字货币电子钱包和个人身份加密相连,因此电子钱包App、身份认证、安全加密等环节显得尤为关键。关注卫士通、飞天诚信、数字认证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