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谁都不愿闭关锁国,但要有“自给自足”的思想

“引言: 疫情引发的思想混乱和国家之间的博弈,将引发逆全球化的声音的扩散,“闭关锁国”的举措会不断出现。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挑战是,要做好过一段“自给自足日子”的思想准备了。


全球化思想的鼻祖,是亚当.斯密。关于全球自由贸易,斯密大叔翻来覆去论述了很多,概括一下不外乎几个核心意思:一是要干自己擅长的事情,专业分工能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二是别人能生产低成本的东西,你就去买不要自己干;第三关税壁垒最终会把蛋糕做小,损害社会财富增长。正是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把英国从英伦三岛变成了日不落帝国。也正是全球化的红利,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岁月静好的年代,自由贸易是被推崇备至的国际游戏规则,全球经济的进步和分财富增长,无不受益于全球化的进程。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自由贸易的思想就很容易遇险触礁。而人类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领袖们的决策思想,总是存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非理性思维范式。因而任何一种规律和真理,都会因为短期情况的变化而遭遇挑战和质疑,全球化也不例外。

这次疫情之下,全球化本身的双面效应,对各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自由贸易与全球产业分工,就成了被重新审视的话题。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去反思和质疑,全球化对于自身的利弊关系。所以,我们要做好,全球化步伐放缓,甚至出现与全球化背道而驰的情况普遍发生。

谁都不愿闭关锁国,但要有“自给自足”的思想

我们当然不希望如此,因为我们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之一;但是你不乐意,架不住别人非要这么做。疫情引发的思想混乱和国家之间的博弈,将引发逆全球化的声音的扩散,“闭关锁国”的举措会不断出现。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挑战是,要做好过一段“自给自足日子”的思想准备了。

01 中米对抗加剧将影响全球化

引发逆全球化的首要因素,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走势。我们注意到,中美关系并没有因为疫情有所缓和,一个阶段纷争还蛮激烈。尽管后面美方因为疫情爆发,无暇自顾,和我们的口水战降温;但总感觉老米这暂时的消停里面,暗流运动,肚子里憋着阴招邪气。

疫情过后,中美经贸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僵化。米国脆弱的时候,都不说软话,都没动示好,这表明他们骨子里,已经铁了心和你折腾了。尽管一季度我们采购了大量美国农产品,对方没有任何积极的舆论回应。一旦米国的疫情结束,对C国的经济打击和对抗将会卷土重来,而且有可能加码升级。

总统大选即将开始,每一个参加竞选的人,现在能够利用的素材无外乎几个:抗击疫情、应对经济危机和美国霸权巩固,而这三个素材的结论和应对措施,最后都会落脚到对C国的打压,成为美利坚灾后重建的政治工具和文化导向。“没米吃了也得赖簸箕啊”,白宫的现任和继任者,都会对C国咬着不放。

米国疫情如此惨烈,川大的支持率还在上升;而超过三分之二的米国群众认为,C国要对这场疫情负责,政客不会放弃对舆情的利用。米国在疫情中暴露出来的制造业脆弱,也会把归咎于C国制造业的挑战;美国滥发债务、滥印钞票骗局的维护,也必须遏制C国对美元主权货币的挑战。所以,转移矛盾、对抗C国,是赢得大选的最好抓手,也是米国维持霸权的最重要任务!

如果说过去几年,关税壁垒代表了米国上层精英遏制中国崛起的诉求;而这一次民情舆情,反应了大多数米国民众因为误导责难C国认知,会让白宫的对抗措施,获得较广的社会心理基础更显得师出有名。如果说过去几年的贸易冲突,还是停留在打压老二的层面上,而这一次的对抗,则是因为美国自身经济危机降临,上升到了一个更加敏感的层面。即便不是你死我活,但激烈程度不容小觑。

所以疫情之后,对华的关税行为有可能重新加剧,对华为和国内高科技公司的打击封锁,会进一步变本加厉。而经贸唱戏,军事搭台,在我们周边地区、台湾海峡的军事行动也会不断上演。

现在是委屈不能求全了,你只能硬着头皮接招。米国和C国是全球化的枢纽核心,如果这两个枢纽加大了彼此隔离的力度,短期内对全球化的放缓和倒退,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张力。


谁都不愿闭关锁国,但要有“自给自足”的思想

02 各国重视建设战略性制造业

其次,是各国战略物资安全的考虑。疫情爆发以后,很多国家意识到,自己不能生产呼吸机、口罩、防护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经过这一次的物资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都会从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建立自己的战略物资生体系。

这个道理可以理解,如同我们的华为被米国制裁以后,国家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高科技行业,要打破国外掐脖子的封锁如出一辙。经过这次教训,经济发达国家都会试图解决战略物资生产储备,改变口罩、呼吸机等救命物资严重依赖他国家隐患。而一旦按照战略储备的方式,解决这些产业重建,就不会考虑所谓的分工、成本等效益因素,而是会尽国家的全力进行扶持。

短期之内,很多国家都会去发展这些相关制造业,对中国的需求依赖降低;而由此也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思考,那就是更多产品和物资,是否真的有必要摆脱对全球产业链的依赖,从而形成本国自己的生产体系,哪怕从自由贸易的角度,这些产业是不经济不效益,但是从政治的角度它是安全的可靠的。所以疫情冲击之下,很多有实力的国家,开始着手通过发展自己的产业,提升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全感,这也将是一段时间之内,引发逆全球化、解锁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动力之一。

03 对C国国力的担忧因素搅动全球化

最后,是西方对中国的国力担忧的上升。我们以举国之力,很快控制住了疫情;而且在疫情期间,给很多国家提供了援助物资,甚至派出了国际医疗援助团队。

但是,中国防控的成就和国际人道援助,换回来的舆论却是说毁誉参半。其中一个重要的说法,就是我们开展“口罩外交”,借着疫情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想想这个世界,也是挺奇怪的,中国现在做什么都有人说三道四,浮想联翩。

我们的抗击疫情措施和国际援助,之所以引起了很多非议,是因为我们无意中再次显示了国家能力。13亿人口大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让很多本来准备笑话的人失望和吃惊(包括写日记的圆圆们);我们不但很快解决物资短缺,而且中国制造成了全世界医疗物资的救命稻草,更让一些西方人士和国内的公知感到不安。不应该啊,你咋就这么有能耐,你是不是又要自我膨胀了了!

国家能力背后体现的是是体制优势,而体制一直是西方诟病我们的关键所在。西方社会和国内的公知一直不认可这种体制,但恰恰是他们不认可的体制,在挽救社会危机方面显示了巨大作用,这会让一贯以来的西方体制优越理论失去重心,甚至成为伪命题,这才是让他们感到最不甘心和担忧的。

所以,沸沸扬扬的疫情索赔言论,是对中国体制的恼羞成怒;沉滓泛起的物资援助指责,是对中国国力的酸葡萄心理。在当下的历史环境中,一个强大的中国本身就是备受责难的目标,不管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打击和诽谤都不会消失,无法避免,这就是中国复兴之路必然要面对挑战,也需要付出的代价。疫情之后,因为对中国国力的担忧,会给我们的经贸发展和全球化活动,带来更加复杂的干扰因素和搅动力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样无可奈何没有退路!

谁都不愿闭关锁国,但要有“自给自足”的思想

后记

所以,美国挑头折腾闹事,各国自己要建战略制造业,西方对中国国力和体制的担忧,都会增加疫情之后全球化的不确定因素。假设人家真的要闭关锁国,我们无法像当年的英国殖民主义一样,用坚船利炮去敲开贸易的壁垒,那只能做好重点发展内需,应对阶段性全球化贸易下降的思想准备。

“自给自足”听起来很low很不文明,但是历史的进程是有波折的,无法改变波折就只能适应波折。

虽然我们不愿意闭关锁国,但是迫于当下的形势和思潮,最近几年得有重点发展内需和周边贸易,过一段“自给自足”日子的准备了。

喜欢的要关注啊,这么精彩,后面还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