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几天郑爽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而且事情好像一直在发酵,央视爸爸还点名批评郑爽,王思聪的朋友圈:我很早就说过,她脑子有问题,你们都不信。现在信了吧。刚刚看到华鼎奖取消郑爽的荣誉称号……吃瓜吃到现在,有些唏嘘,郑爽明明有很好的资源、很青春靓丽的外在,完全可以精进演技闯出一片天地,然而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为什么这么说呢?

2009年刚出道的郑爽凭借《一起来看流星雨》中楚雨荨的角色走红,那个时候的郑爽外表清纯可爱,一双小鹿一样的眼睛,生动地表现出少女的天真和灵动,成为无数人心里的“白月光”。

后来虽然没有新的代表作,但是依然凭借“楚雨荨”的光环活跃在屏幕上。

后来各种综艺、直播都找上她,资源真的是很不错的。

然而在各种节目中郑爽暴露的问题也很多,可以说,其实她已经“疯了”很久了。

《花儿与少年2》中她问许晴:是这一季玩得好还是上一季玩的好?许晴回答:上一季玩的好,因为上一季的人都很正常。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参加小S的节目,小S说:我现在完全认清你了,就是一个假少女,其实心机很重!上直播赶走主播,一言不合就霸录等等。

事情出来以后,郑爽的回应也基本间接地承认代孕、弃养的事实。

在被爆出来的石锤录音中,张恒和郑爽一家的对话,直接震碎了我的三观。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郑爽妈妈认为把孩子送人是一间好事,“可以满足没有得到孩子家庭的遗憾。”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郑爽说“这两个孩子七个月真的打不掉了,他妈的。”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郑爽爸爸更是非常冷血地说“就不要,跟医院说一下,就弃养了呗。”

郑爽及其家人的一番言论,让网友们坐不住了

“弃养说得跟玩一样,啥样的父母啥样的儿女。”

“她不是疯,她是坏,是自私,是把人命当儿戏,什么样的家长教出什么样的孩子,他们一家人真的三观尽碎。”

我想不是网友们对郑爽一家的恶意太大,而是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一面照妖镜。如今郑爽身上暴露出来的功利心、极端、任性等等问题,都跟她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1991年,郑爽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小康家庭,爸爸怀着一颗出名的心,妈妈有演员梦,想要通过培养女儿,实现自己的梦想。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把女儿打造成大明星,却从来没有问过郑爽自己的想法。

妈妈,把自身愿望强加在郑爽身上,对她要求很高,对她使用军事化管理:两岁起学习才艺,五岁开始各种比赛;每天练钢琴,弹错音就会被妈妈打手...

在这样的高标准下,郑爽的内心是没办法感受到妈妈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的,会自然地认为只有达到妈妈的标准,才会被爱。然而在我看来,这就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或许在郑爽妈妈的眼里,孩子从来都是一个工具而已。

在一次采访中,郑爽妈妈曾透露过:

“培养她(郑爽),就是实现我的梦想,我从小就想当明星没机会。”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就为了这个所谓的演员梦,郑爽妈妈把年仅12岁的郑爽独自一人送到成都学习,被人嘲笑为东北小乡巴佬,还因为太瘦而遭到同学排挤。为了合群,她经常要可刻意讨好别人,还要假装自己很爱吃米饭。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那段时间,郑爽心理痛苦又脆弱,但她不敢跟家里人倾诉。因为她妈妈从小就告诉她:“大哭很招人烦,要哭也不要当着别人面哭。”

由于过于频繁的转学、跳级,郑爽还没来得及与原来的同学熟悉起来,就又要去认识新的同学,在整个学生时代,她没有一个好朋友,在考上北影以后,16岁的郑爽每天不是在电视台的选拔路上,就是在演出的现场,妈妈给予她的陪伴和呵护就更少了。

她很孤独,这也是导致她极其缺乏安全感的根源。郑爽妈妈对郑爽又是军事化管理,根本不在乎郑爽的感受,很小外出上学,长年见不到父母,严重缺少父母的陪伴,她的内心很不安,但她不断说服自己,自己要独立起来,将不安压抑到了潜意识。频繁的换学校,在每个地方待的的时间都不长,这样,她的内心就不太会信任别人,对社会的基本信任就比较低,只有自己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即使受欺负,也不太敢在别人面前哭泣,只能写日记偷偷哭,郑爽压抑、回避自己的感受,也就形成了现在她无法感受别人的感受、情绪的情况。

而从小被父母忽略感受的孩子,她的内心会很自卑,并且构建起极强的防御心理(谁都不信、客观建议也听不进去)。

母亲的陪伴对孩子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感情、个性特征,还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和伴侣之间的依恋模式。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郑爽就是那个不幸的人。

郑爽找男友,对男友夸大性幻想,一旦交往,幻想破灭,就各种贬低,渴望被认可,也渴望和别人融合,希望别人认同自己。她把爱情当做生活的全部,自己却低到了尘埃里。

与张翰恋爱,自卑整容;与胡彦斌恋爱,全天24小时陪伴;与张恒恋爱,更是为了他开公司、怼粉丝。然而另一方面,她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应,希望得到对方的陪伴,却总是做出相反的举动。

有一次,郑爽坐在车里一直在看手机、背台词,张恒看到郑爽不开心,想逗她开心,就跟郑爽讲了很多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可谁知郑爽根本不理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失去耐心的张恒感觉自己又一次被女友忽略了,一怒之下,摔门离去。

兜兜转转,郑爽心底真正渴望的,不是那个完美伴侣,而是想要一个可以弥补自己童年、给自己安全感又无所不能的妈妈。

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父母爱自己、重视自己的方式。

陪伴,不仅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还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亲密关系,明白如何去爱自己、爱别人。

否则,即使身边再多人陪伴,心也依然无处安放。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曝光的录音里面,郑爽的爸爸说:“就不要,跟医院说一下,就弃养了呗。”这话说的,好像孩子是货品一样,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要,语气轻松得让人发指。

能劝说子女放弃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说出“过不了多久你们就忘了”的父母,自己都还没有成为合格的成年人,又如何能把子女引导成思维健全的人呢?

郑爽是一个在泡泡中长大的夸大自体。妈妈将演员梦给了郑爽,郑爽夸大自己,认为什么事都可以摆平,所以不停作。

这几年一直打着“真性情”的旗号“放飞自我”,号称所谓的“爽言爽语”。

去年的直播,因为销量和销售额没有达到预期,就开始各种拆台,直播到一半各种走神、伸懒腰,最后要求男主播离开。

还有走红毯、录节目一言不合就黑脸、发脾气;还有拍广告、拍电视剧拍着拍着不乐意了就一走了之。

然而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郑爽父亲出言袒护,怒对记者。

我可以理解为人父母对孩子的袒护,但对孩子的错误毫无底线地纵容,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长不大的巨婴。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宠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绝对不能溺爱,作为父母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一味地迁就和容忍。

同样是行为犯了错误,被严厉管教的孩子会反思、认错,从而改变自己,进而变成一个认真、负责的人;而父母一味袒护的孩子,则失去了成长的机会,甚至为自己的任性沾沾自喜。

这种畸形的感受会毁了孩子一生,父母没有给予的惩罚,社会会给予,有远见的父母绝对不会溺爱自己的孩子。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从小郑爽从父母这儿得到的价值观,是必须要成名的目标规划,而不是一般家庭里,温暖和谐的亲情陪伴。

郑爽觉得自己演技不好,害怕粉丝对自己失望;为了被观众喜欢,让自己不健康的暴瘦;......与此同时,她又我行我素、无所顾忌,成为大众眼里的“精神患者”。

在大街上打扮邋遢随意抽烟;对胡彦斌死缠烂打;开小号用不堪入目的言词辱骂粉丝;发布会上抽自己耳光.....

种种行为都是在弥补童年的遗憾——拒绝讨好,活出自我。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在乎别人的感受是怎么样的,我就要我行我素!其实郑爽妈妈对郑爽感受的忽略,也是造成她“神经病患者”的重要原因。

毫无疑问,郑爽不会正确地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按理说,作为她的父母,应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然而并没有。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在某个综艺上,郑爽痛哭着说出名句“我变成大胖子就没有粉丝爱我”时,爽爸也是沉默站在一旁,没有进行任何安慰,似乎默认了这种说法。

郑爽罕见地敞开心扉说“我本来就不适合这个圈子”时,郑爽爸爸只是简单一句“怎么上升到这个程度了”,试图让她自动放弃这个想法。

从始至终,郑爽父母只想保有女儿赚钱的能力,从来没有过问她的喜好、感受、意愿。

在郑爽火了以后,这两口子开店、卖货、拍戏,疯狂捞金,为了眼前的利益,对女儿的心理健康视而不见。

教育孩子,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更不能只为了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利益,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对一个孩子而言,真正重要的,从来都不是年少成名、赚多少钱,而是成人——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成年人。

就像今天,代孕、弃养事件曝光。

是什么让郑爽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粉丝脱粉,央视新闻发文批评:“某明星曝光录音中‘打也打不掉,我都烦死了’令人愤怒,对生命的漠视令人发指。”

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在郑爽目前的微博回应中也没有看出她一丝丝的愧疚,反而透着一种优越感,并且试图把大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张恒勒索上……

可以看出,郑爽通过收集荣耀来消除平庸,掩盖自己的自卑,人际关系中追求被崇拜,情绪上容易出现嫉妒、贪婪、愤怒等,这些都是自恋人格的特点,郑爽走到今天,与她的家庭、她的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郑爽的这场闹剧,因在家庭,根在父母。

托尔斯泰说:“全部的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出问题,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父母的责任,不是一味地溺爱纵容,而是做孩子的领航灯,让孩子回归正轨。

这个世界上,少一个功利主义的父母,或许就会少一个急功近利的孩子。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沉默心理(ID:1629680016908292)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