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年看了50本书,别人说起某本书,一问三不知,书读的不少,能记住的寥寥无几备战考研一年,起早贪黑,把参考书背了10来遍,还不如别人复习半年分数高一学期不学习,考试前一个月疯狂复习,大年四年什么都没学到,只有“不实在”的成绩

上面三类就是日常生活常见的观光式学习自我感动式学习田径式学习,却都属于无效学习

我们每天很努力的在学习,但是不知道这种学习其实比不学更可怕,投资了人力财力,浪费了时间精力,但是一事无成,越学越困惑。

长此以往,开始心灰意冷,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恶性循环下去,陷入自我迷茫和焦虑中。

作家方军在《穿透式学习》这本书中提到了:只有做出杰出的成果才是真正的高效。也就是奉行成果主义去学习,以实践为目的地学习,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从而告别无效学习。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那应该如何实现高效学习?

前言:从“知识创造的螺旋过程”4维度引申出高效学习4阶段

作者在书中提到“知识创造的螺旋过程”的概念,这是一个企业组织内的规则,分为暗默知识、形式知识、系统知识以及操作知识,4个部分不断重复,越循环,水平就越高。

我们先来了解这4步分别是什么。

暗默知识:向师傅学习,学什么就是什么,将老师的暗默知识变成自己的,这一步叫共同化,形成共感知识。形式知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写出来,变成白纸黑字的工作操作系统,这一步叫表出化,形成的知识叫概念知识。系统知识:团队中每个人的知识串联起来,变成团队共有的系统知识,这一步叫联结化。操作知识:从系统知识体系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又变成新一轮的暗默知识,这一步叫内在化。

上述提到的企业组织知识螺旋上升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在高效学习过程中的4步台阶。但是我们很多人只是在第一个阶段重复学习,永远跨不到更高一层台阶。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我们把它应用到学习上看看:

低阶:从老师那里或者课本上学习零星的碎片知识初阶: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碎片知识表达出来,变成有逻辑概念的“面化”知识点中阶:把点与面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构建个人知识体系高阶:带着知识体系走进实干世界检验并提升 ,实现更高阶的循环

这就是我们对应知识螺旋的4个台阶。知道每个台阶应该学习什么很容易,但是如何进步,如何做到真正的高效?这就要提到进阶转化的方法,每一步转化需要不同的方法。

因此,这里将提出3个转化法,来提升学习的高效性。

一、学会“吸附”与“对话”,由点及面,实现低阶向初阶的跨越

《认知设计:提升学习体验的艺术》中提到:“大脑就像是我们的衣橱,我们需要分门别类的把它放进去。”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买回书架,一定是安排好各类别书籍的大致方位,再摆放书籍,方便下次迅速寻找。

大脑也是如此,我们得先有个框架,接收到外部信息时,才会知道新的信息应该放在哪里,如果没有架子,会胡乱堆放,越学越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在学习一项技能或某个知识点,很容易先走进去,可是一旦走进去,就会迷路,进入无效学习的状态。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所以,作者在书中提到“吸附式学习”:先有知识框架,再碎片化学习,所学到的知识会迅速吸附在已有的框架中,不断填补空白。

简而言之,就是站在高处,以宏观的视野构建一个笼统的知识框架,再去进行碎片化学习,弥补充实知识库。

当这个过程完成之后,你会发现,在不断学习“点化”(点,即是零星碎片)知识的过程中,已经在朝着“面化”知识的阶段提升,也为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举个例子。

我在备考考研时,3个月的时间把10本专业课过了6遍,就是采用的吸附式学习法。

在所有知识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花了3 天的时间,把所有的书全部过一遍,列好了知识框架;把近10年的真题进行题型汇总。

当我做完这些工作,学习一章一节的内容时,能够迅速对号入座,不仅对应框架知识库,还能将点化的知识串联在一起。这种吸附式学习法,比别人从头开始学效率要高很多。

除此之外,我们如何能够判定自己学会的这些知识呢?要学会“对话式输出”

在AI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对话式交互设计”概念,认为对话就像是两个人的一份契约,想要得到目标结果就需要相互的投入,相互反馈,完成交互。

学习亦是如此,我们在学习知识就是在与书本对话,需要通过互相的反馈,才能检验我们是否成功完成这种交互。

这里有3种学习对话模式供大家选择

一问一答从讲述者角度表达从聆听者角度表达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当你听完课后,或者学习完某个知识点,甚至当你看完我写的这篇文章,你可以这样反问自己:

这篇文章的大纲是什么?回答自己设定的问题(一问一答式)你是否能够向别人讲述出来这篇文章的要点?(讲述者身份回答)作为旁观者,你吸收他的观点后,如何评价?(旁观者身份去评价)

当你能够回答3个问题,完成3项对话,那就可以证明知识点已掌握。

通过吸附式学习,运用对话式输出检验自己,从而帮助我们形成点与面知识的交互,形成输入输出良性循环系统,实现低阶向初阶的跨越。

二、学会“主题复盘”,搭建体系,冲破初阶向中阶的阻碍

当我们学会点与面的知识,想要再提升就需要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什么是个人知识体系?就是同类相关标准知识的集合,把大量不同的知识点,系统有序、指向明确地组合成某种类型的知识架构。

知识体系就像是一张网或是一颗“知识树”,从下往上的总结提升过程。个人知识体系构建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我们学习的高度。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那我们如何才能将所学的内容搭建在一起呢?

通过主题式复盘搭建我们自己的知识小屋知识支柱。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多本书主题式阅读方式,也就是从综述到深度,通过快速通读或是重点精读,花3-6个月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主题式复盘,也是如此,将自己曾读过的某一类书籍或者知识点进行复盘总结,建立知识支柱点,然后创建房屋式的知识库。

譬如,我最近在看古代文学方面的书籍,发现就“感兴”这个命题,《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毛诗大序》却是说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朱熹却认为是“感发志意“。

所以“感兴”就可以作为一个小的知识支柱,串联起了一个知识小屋。当别人问起我关于对“兴”的认识,那我就可以想到这些内容,脱口而出。这就是体系搭建的重要性。

小到知识点,大到我们的职业兴趣,学习生涯,人生梦想我们都可以建立垂直细分的知识体系,从而扩充组合成个人整体的知识体系。

方军老师在书中就提到了一个实用工具:个人知识支柱画布。

在一张纸上,用圆圈代表我们亲身验证过的垂直细分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放入已经掌握的或者准备掌握的知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或是减少柱子。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不论是读了一类型的书籍,还是自己职业轨迹,都可以利用这种画布进行主题式复盘,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记录、填充、反思自己的知识支柱,从而建造更牢固的知识屋。

当然,知识体系不是一层不变的,好比我们在整理东西时,不会一件物品一件物品的记忆,而是不断整理收纳的过程中对物品重新排序,所以知识体系需要我们不断“重新结构化”,定期复盘总结,逐步提升。

三、学会“能力转化”,将所学内在化,实现中阶向高阶的提升

每个优秀的匠人都会展开具体实践(双手)和思考方式(大脑)之间的对话。——《匠人》理查德·桑内特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英雄之旅”圆环,也就是在熟悉实干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会进入未知的知识海洋提升自己,但最终还要回到实干世界,将自己的所学转换成能力,才会真正将知识内在化,从而实现更高阶的循环。

在学习金字塔中上半部分是被动学习,下半部分是主动学习,而为他人讲授知识,能让我们在大脑中留下最多的学习成果。

所以,教别人,是帮自己更快、更深、更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方式。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能力转化的3种实践方式:将所学化为入门课程、培训课程到操作标准,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去选择适合自己输出的方式,并不断练习提升。

入门课程

入门课程就是用简单的步骤教别人怎么做,相当于说明书或者操作步骤书。小到告诉同伴去国外旅游的买票、购物、坐地铁的过程,大到做简单并且能够运行的程序。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会很清楚每个环节和环节需要注意的细节。但这是一条粗而浅的指示线条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初步成果

培训课程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把自己学会的某项知识或者技能,讲述给自己的团队或身边的人,并且以教会他们作为成果。不只是教基础知识,还包括一些进阶技巧和使用诀窍。

譬如,我学会了iPhone手机拍摄人像的技巧,我就可以主动教我的闺蜜以及伙伴其中的光影搭配,人像设置等等,手把手教大家拍摄,并让他们也学会这项技能。

操作标准

操作标准就是标准的操作流程,把经常反复的进行的动作进行记录,形成操作规范,让自己或他人照着做就能够达到高标准的工作成果。

我最近学习了一系列的写作变现课程,通过写书评影评能够稳定收入,于是把这些技巧进行总结提炼,写成了专栏课程, 站在读者角度告诉他们直接怎么操作,这就是进行操作标准的练习。

形成操作标准,能够将知识、技能、经验变成一个别人可以直接用的工具,是高效转化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不论我们是学习、吸收知识、还是掌握技能,这些都是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在实干世界拥有行动的能力,也就是把事做成的能力。

王阳明曾说:“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行动,就不能证明你知道。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的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

外科手术的先驱威廉·霍尔斯特德这样说医生应如何学习做外科手术:“看一场,做一场,教一场。”所以,“教”才是最好的“学”。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总结

教育学上有一个螺旋上升理念,学习—实践——坚持循环。只有我们不断收获新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后,不断付诸于实践,才算是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学习过程。

从“知识创造的螺旋”避免无效学习,3步转化法

西塞罗曾说:只要一息尚存,就应该不断学习,自我提高。但是我认为,提高的前提,一定是在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完成的。

具体的进阶方法,我们再次重温:

学会“吸附式学习”“对话式输出”,由点及面利用“个人知识支柱画布”进行“主题式复盘”,形成自己的知识小屋通过入门、培训、操作课程将所学转化为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