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致敬!咱身边的“老英雄”王书声

  深藏功名 深居简出 淡泊名利 不忘初心

  致敬!咱身边的“老英雄”王书声

  战争年代,他英勇无畏,枪林弹雨中救下战友无数;

  和平年代,他挺身而出,奔赴唐山地震一线救死扶伤;  

  工作岗位,他默默奉献,扎根药剂科兢兢业业一心为病人;

  离休之后,他从不居功,不向组织提任何条件。

  他当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8兵团62军184师551团的一名战士;他,是参加解放华北、解放大西北、解放大西南等多次战役,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他,还是战争年代不怕危险、冒死通过敌人封锁线抢救伤员,立大功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今年90岁高龄的“老英雄”王书声。

  在河南省老年公寓,如果不是因为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领导、员工看望过于频繁、惹人注意,和他一起吃饭、聊天、看戏的老伙伴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朴实、少言的“老头儿”,竟是参加过三大战役、翻过雪山、蹚过大渡河、屡立战功、出生入死的老军人老英雄。

  上周四的早上,记者一行如约9点赶至老人住处。乘电梯到3楼,走过一段廊道,刚一拐弯,一扇门打开。“老爷子听说你们今天要来,门都没敢出。”说话的,是照顾老人的护工阿姨。

  老人住的公寓一室一厅,装修简洁、实用、很温馨,一个月费用3000多元。“住进来的早,便宜些。现在有条件更好的房间,贵!老人说住不起,也没必要住那么好。”护工阿姨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一边忙不停地说着话。中等身材、稍显瘦削、手拄拐杖、耳朵有些听不太清的老人,则笑呵呵地站在桌边,招呼记者一行:“吃个苹果、吃个苹果。”

  扶老人坐好,话题打开,不善言辞的老人,总能用简短三两句话把当年的惊险给说完。

  郑报全媒体记者 谢宽

  通讯员 卜春梅

  战争年代

  解放华北、解放大西北、解放大西南

  多次参战、多次立功,彰显军人英雄本色

  71年前1948年5月,19岁的王书声老人瞒着家人,偷偷扒上了一辆拉煤的火车,北上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8兵团62军184师551团卫生队任卫生员。

  自此,他短暂而又不平凡的6年战斗岁月,由此拉开帷幕。

  当年10月至次年4月,参加太原解放战役。据史料记载:太原解放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持续时间最长、参战人员最多、战斗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大城市攻坚战。

  说起此役,老人到现在还很激动:“打了六七个月啊,阎锡山盘踞太原30多年,国民党的装备又好,咱当时的装备不行,打得很苦,久攻不下,云梯攻不上去。6个月后调来大炮,挖地道挖到城墙根儿炸,才算炸开缺口攻入城内。”

  在太原解放战斗中,作为一名卫生员,老人虽没有冲锋陷阵于第一线,但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敢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不顾左手被炮弹皮炸伤,冒着枪林弹雨,抢背、护送救出多名伤员,荣立大功一次。

  4月24日,太原城如期攻下。5月,华北解放。8月到11月,西渡黄河,千里急行军,解放被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等军阀蹂躏了多年的大西北。老人跟随大部队行军1万多公里,转战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参加解放西安、宝鸡、兰州、青海等多场战斗。由于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再次荣立一等功。

  1949年12月至1950年4月,转战解放大西南,参加解放四川成都、西康、雅安、康定、会理等战斗,荣立三等功。同年6月至9月,渡过金沙江、大渡河,参加西康、云南两省交界的大梁山剿匪战役。

  “当时也就二十来岁,瘦小瘦小,千里急行军,每个人除背自己的行李外,还要背100发子弹、2颗手榴弹、一杆枪,每天脚上都会磨出很多血泡,晚上到一个地方,大家可以不吃不喝,但都要齐刷刷坐下来,烧水、洗脚、挑血泡,不挑第二天就没法儿行军。”王书声老人说,“每天,翻山越岭行军40到50公里。饿了,解开随身带的干粮袋,掏一把炒面蛋儿(干粮),渴了喝口凉水。跟随部队驮武器的骡子,累得也不吃,小战士就蹲在骡子跟前:‘骡啊,吃点儿吧,不吃咱明儿就跑不动,咋拉枪弹、咋支持革命啊’。”

  辗转多地,南征北战,在最艰苦的条件下,王书声老人以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救死扶伤,充分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医护战士的革命精神。

  和平年代

  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抗震救灾

  率领市妇幼保健院救灾医疗队奔赴唐山一线,救死扶伤

  65年前,老人退役回到地方。

  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再到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潜心药房、兢兢业业。

  从此,军功章被他包裹严实、锁进抽屉,心中想的、念的,只是怎么把工作做好、帮病人把病治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