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引言

二十世纪末期,东非大地上爆发了一场战争,只是这场战争并未得到西方媒体的适当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1997年11月28日,厄立特里亚发行了新的货币——纳克法,此举立即遭到埃塞俄比亚的反对。埃塞俄比亚人开始对厄立特里亚进行经济抵制,由于厄国在经济上同埃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抵制行动导致厄国内的通货膨胀和食品供应紧张,两国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

幸运的是,这些R-27导弹无一命中,逃过一劫的俄国飞行员立马决定反击。通过雷达锁定刚刚发射导弹的米格-29,按下R-27导弹的发射按钮,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只是米格-29同样逃过了一劫。在随后的狗斗中,埃方成功击落一架厄军的米格-29战机,外界推测这次发挥了作用的是R-73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此外,驾驶这架被击落的米格-29的飞行员,极有可能是厄立特里亚的空军司令。

距离25日清晨的空战才过去24小时,巴德梅上空又发生了另一场空军较量。R-27空空导弹依旧是双方使用得最多的武器。虽然厄立特里亚的飞行员成功躲过了埃方飞行员的攻击,但很快又被战机的载油量拖了后腿,在厄飞行员撤离的过程中,埃方用机关炮击落了一架米格-29,这是厄空军损失的第二架米格-29。在3月即将进入尾声时,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又爆发了一场空战,依旧是苏-27和米格-29之间的对峙,两架米格-29被击落。5月中旬以后,在巴德梅上空的空战中,埃方的一架米格-23被厄立特里亚击落。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一些军事专家指出,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之间的武力对抗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两个来自东非地区的贫穷国家,竟然有能力进行这样的高水平战争,这里的高水平主要就体现在双方使用的武器上,在埃厄之战中,苏-27、米格-29、卡-50武装直升机、坦克和火箭炮等先进设备都有出场;埃厄双方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相关数据显示,战争总共导致了约15万人死亡;此外,研究双方在这场战争中使用的战术也很有意义(也可能是双方军事外援的功劳)。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1998年5月12日,埃厄两国因为领土问题发生武力冲突,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随即取消了所有从亚的斯亚贝巴到阿斯马拉的航班。1998年5月31日,在达尔戈多附近的边界地区,两国边境巡逻队之间的冲突出现扩大化。6月3日,双方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冲突,开始使用火箭炮对射。两天以后,双方空军开始参战。)

当然了,最受


苏-27作为埃方空军屡屡获胜的“终极法宝”,成为了埃塞俄比亚民众的骄傲,人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侧卫”战机的喜爱。在默克雷,一个老板娘为了记住这些代替他们“教训了厄立特里亚”的苏-27战机,便将自己的酒吧更名为“su bar苏吧”。默克雷的一个机场卫兵则将被苏-27击落的米格29的一个小零件改造成了指环,让它成为自己的装饰品,逢人就大肆夸耀,仿佛这架米格-29是他本人击落的一样。苏-27“侧卫”战斗机家族无疑是世纪之交时全球军机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而中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就引进苏-27“侧卫”战机的相关事宜和苏联展开谈判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中苏关系解冻后,两国重启军贸交易

20世纪70年代中期,F-15“鹰”式空优战机和F-16喷气式多用途战斗机的服役,让美国空军的战力大大增强。相比之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战斗机飞行员就明显处于劣势。为了扭转局势,苏联有针对性地加快了研发新战机的计划,80年代中期,苏-27 “侧卫”和米格-29 “支点”战机的部署,使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公平。苏-27作为F-15和F-16的对标战机,在苏霍伊设计局的设计下具备了高性能,采用了先进的飞控系统,能携带多达十个AAM,可进行超视距作战,高机动性的苏-27是有史以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斗机之一。


苏-27的外形看起来与米格-29十分相似,只是前者要更大更重。作为雅克-28P、苏-15和图-28P/128截击机的替代战机,苏-27当时也被定义为一种大型远程拦截机,由双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约30%的钛材料的使用,使得苏-27的重量远比人们想象的要轻,因此苏-27的敏捷性也十分可观。它能够以两倍于音速的速度飞行,最大爬升高度超过18000米(59,000英尺),飞行距离超过3000公里(1800英里)。武器装备包括雷达制导或红外制导(“热寻”)空对空导弹、非制导空对地火箭、常规炸弹和集束炸弹,还可发射30毫米炸弹的火炮。


苏霍伊推出的苏-27 “侧卫”战机在最初研制时从未计划出口,不像米格-29那样。然而,自从被批准出口后,苏-27就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受欢迎的出口战斗机之一,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国都有引进。苏-27战机的第一个国外客户是中国,在苏联尚未解体时,中国的采购计划就获得了批准。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1989年5月,在苏联已无法单独对抗美国的情况下,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问了北京,希望能缓和中苏关系,冰封了30年的中苏关系终于揭开了新的篇章。戈尔巴乔夫访华时,还表示愿意重启中苏军事合作,这既能让苏联获得一定外汇维持经济运转,也为中国的军事建设带来了积极作用。)


苏-27出口中国成功的开端始于1989年的中苏关系解冻。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在访华期间提出了重开中苏军贸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中方的高度认可。1989年9月,关于戈尔巴乔夫的采访在杂志上发表,他表示,中国获得米格-29战机不会有任何政治障碍。


1990年4月23日,中国总理李鹏前往莫斯科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李鹏向苏联方面提出恢复和扩大两国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合作,并且同意以政府贷款的形式向苏联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来换取莫斯科同意向中国出售航空技术装备。1990年5月,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就中国引进先进战机的事宜展开讨论。访问期间,中方代表团观看了米格-29、苏-27和各种直升机的演示。


在观看演示和听苏方讲解的过程中,苏-27和米格-29引起了中国代表团的高度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在196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在越南上空遇到困难后,便启动了“ FX”计划,以生产致力于空中优势的战斗机。1969年底,F-15被大量订购生产。苏联为了避免新的美国战斗机获得比现有苏联战斗机更大的技术优势的可能性,便推出了米格29战机。在冷战期间,米格-29支点是苏联空军的先锋,并因其在亚速和超音速下的出色机动性而受到西方的恐惧。)


但在这次军贸交易中,苏联与中国的想法完全不同。苏联幕僚试图把米格-29推给中国代表团,他们指出了中国长期以来采用和改装米格飞机的历史,因此中国购买米格-29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在看了演示后,中国代表团希望得到苏-27,理由不仅是苏-27的作战半径更大,还包括了其采用了比米格29更先进的飞控系统,以及苏-27的发动机在原始功率和作战寿命等方面的优越性能。相比之下,苏-27将为未来战机的升级提供最佳平台,是中国下一代战术飞机可以借鉴的先进的现代化模版。


或许正是因为中国有着丰富的使用和改造米格系列战机的历史,中国领导层认为,中国当前的空军工业基地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与米格战机相比,气动能力强大,且续航时间更久、滞空能力更强的重型空优战机苏-27或许更适合中国空军。


中国空军急需苏27这样先进的三代机

美国兰德公司曾在上世纪末对中国空军的发展进行了评估,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空军的战机规模庞大,但却过时了。虽然中国空军有缩小自身与邻国之间技术差距的打算,但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无比漫长,而且中国还得投入大量经济成本,鉴于当前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条件,中国空军很难形成威胁。


正如肯尼思·W·艾伦,格伦·克鲁梅尔和乔纳森·D·波拉克在《进入21世纪的中国空军》中所说的那样,最重要的是,即使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第三大的空军,中国仍然无法通过中国空军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投送军事力量的目标。这二位专家显然是在以美国自身的目标来衡量中国,不过遗憾的是,中国对推行霸权毫无兴趣。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首架“侧卫-A”原型机于1977年5月20日首飞,并在1984年以“侧卫-B”的名义进入服役。苏-27战机的研制工作于80年代初完成,随后该机创造了40多项高度和起飞速度的世界纪录。它是苏-27UB训练机、苏-33舰载战斗机、苏-37多任务机和苏-32FN双座专机等整个飞机家族的先驱。苏-27UB是苏-27的双座训练型,1985年3月首飞。)

中国空军的大部分战机都已经过时。在其近4000架规模的战机中,400架对地攻击机和120架轰炸机里,只有少数是基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技术的。这些战机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许多战机将在未来10年内达到使用寿命。如果没有可替换的先进战机,那么中国空军的战力将会被进一步削弱。


中国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80年代初期,中国空军装备的战机性能水平低于了世界水平,这使得中国空军不得不就发展战略以及作战部署做出一定调整。人民解放军空军此时使用的技术装备水平,大约落后了世界先进水平25年,比如歼-7这款二代机,在进入80年代后才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空军,至于形成战力,就显得更加遥遥无期了。中国空军必须想办法引进一些先进战机,以打破这种量多质低的发展僵局。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幻影2000是法国的一种多用途单发战斗机,安装了Thales RDY 2雷达,可以100%准确地打击目标。来自新德里的政府消息人士说,选择幻影2000型深空战斗机机在黎明前对巴基斯坦JeM组织最大的营地进行打击,是因为这种作战飞机能够 "精确 "地击中远程目标,并投掷包括激光制导的炸弹和导弹。)

中国原本计划引进40架法国幻影2000战机,但当时的中国经济实力较差,一时难以拿出购买战机所需的资金。在这笔军贸交易上,中方曾主动与法国进行了多次洽谈,但可惜的是,两年时间过去了,中方依旧没有获得理想的购买价格,最后只得将目光投向其他先进战机。


客观来说,此时的中国空军还存在着“腿短”的问题,多数在役战机的滞空能力和续航时长都不尽人意,难以支撑中国空军进行远程作战。在近距离作战上或许还有一定优势,但对于需要守护广袤国土的中国空军而言,再引进苏联的米格-29战机,显然无法解决“腿短”的问题,中国迫切地需要苏-27这样的空优截击机。


双方达成苏-27购买协议

苏联人却固执地认为,从米格-15、米格-17再到后来的米格-21,都是中国空军现役战机的成员,所以苏联方面希望中国能继续购买米格家族中的米格-29战机,因此,面对中方引进苏-27的意愿,苏联先是表示了否定。在中国代表团离开苏联之前,已经交涉多次的中苏双方再次展开了会谈,此时的苏联则态度大变,向中方传递出了“苏联原则上同意出售苏-27”的信息。


虽然苏联人有一千个不愿意,毕竟苏-27原本就不在出口战机列表,但此时苏联所面临的巨大经济危机,却让他们不得不为想采购苏-27的中国开绿灯。对此,中国也表示,中苏双方本着兄弟合作的精神,以及在关系长期冰封后需要回温的情况下,就本次军贸交易达成了一致。经过1990年冬天的谈判,中国同苏联签署了购买24架苏-27SK和苏-27UBK战斗机的协议。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最后一次飞越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苏维埃共和国(乌克兰,格鲁吉亚,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代表已经宣布将不再加入苏联。相反,他们宣布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由于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已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因此仅剩下15个共和国之一哈萨克斯坦。曾经强大的苏联走向了解体。)


随后,苏联解体的消息震惊了世界,不过该笔军贸并未因此泡汤。金钱万能,由苏联转型的俄罗斯真的很需要钱,以帮助他们走出经济窘境。当然,中国很乐意得到先进的战机以及技术。尽管苏联解体,叶利钦总统继续履行了这一安排,1991年,中国从俄罗斯订购了价值10亿美元的24架苏-27SK战斗机,这批战斗机于1992年6月27日交付给中国空军。只是购买苏-27战机所需的资金又何尝不是一笔巨款呢?正如全军首批外宣专家杜文龙所说,当时的中国甚至用狗皮大衣、手电筒、暖水瓶等物资来代付这笔钱,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付出的远比人们看到的还要多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995年5月6日报道, 当年5月,中国又向俄罗斯订购了第二批苏 - 27SK战斗机,总数为22架,目的是为了促使俄罗斯同意与中国合作生产苏-27战斗机,而不是让中国购买大量成品。当时的俄罗斯国防部长帕维尔.格拉乔夫确认,第二批苏 -27SK战斗机在 1996年 4 月交付给中国。


引进苏27后,中国空军面对的挑战


苏-27S K的引进和生产技术的获得对中国空军而言是一个重大转折。只是中国空军的发展前途依旧是雾茫茫的一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引进这些先进战机并不能帮助中国快速摆脱量多质低的局面。当时的中国空军还装备着近2000千架的 5 0 年代研制的苏联战斗机,其战力与美国早已退役的F-100和 B- 47性能水平大致相当。此外,中国空军并未构建完备的作战体系,空中加油技术、空中预警机、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弹以及反辐射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如激光制导炸弹)等,都是中国空军所匮乏的。而这些武器装备,恰恰就是美国空军在海湾战争中大显身手的主要凭借。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在空军的平均维修保养和训练数据上,中国空军大大少于了美国这样的空军强国,不仅如此,当时部分亚洲国家在这方面的数据也比中国更好看,美国兰德公司指出,美国空军飞行员的年均飞行训练时长普遍超过了200个小时,但中国飞行员每年充其量也只能飞行100小时,而且训练水平也远不及美国。


此外,兰德公司还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空中战术方面,受苏联空军影响,中国空军的飞行员严重依赖地面指挥中心,自主性较低,从而导致战机性能的发挥受到约束。因此在苏 -27引进后,中国空军依旧面临着维护保养、如何让苏27快速形成战斗力,以及中国空军战机未来又该如何发展等方面的难题。但苏-27对中国空军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当下。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俄罗斯为游客提供了驾驶米格29战斗机的机会。对于普通的战斗机爱好者来说,目前驾驶米格-29的飞行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合法体验: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附近的索科尔机场。这座城市是俄罗斯军工联合体的一部分。直到最近这个地方才未经特别授权对游客开放。)


引进苏27生产线和技术——加速中国空军现代化

到了90年代末,以苏-27为代表的三代机开始加入中国空军战机现役行列,此时还以引进为主;1998年,中国自主研制的歼10开始服役,中国空军的整体战力大大提升,在十年时间内,中国空军获得了肉眼可见的发展。而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则在中国空军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对于中国空军而言,仅仅引进苏27是远远不够的。恰好此时俄罗斯迟迟没能从经济困境中走出,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军贸就显得十分有诱惑力。在随后的交涉中,中国推动了苏-27的技术转让,包括全部生产线,这点很快就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同意。


1996年2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通向霜冻地带的桥梁》的文章,文章指出:中俄两国签署了一项价值约22亿美元的交易,中国获得了生产苏-27sk战机的许可。随后,中国便将在本国生产的苏-27战机更名为歼-11战机。五角大楼当时还指出,中国自产的歼11战机数量,或许会多达300架。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从俄罗斯引进苏27战机的战略似乎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因为引进苏-27的最初目标之一显然是为了拥有一个先进的研发“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和发展中国的技术。从中国近年来推出的无数版本的歼-11身上就看到这一点,比如进行了技术升级、性能更加优越的歼-11B。


外媒对中国的歼-11B型战斗机给予了高度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一般来说,现役的歼-11B都被发现有黑色的雷达穹顶,但新的歼-11B却采用了白色的穹顶--这说明它很有可能装备了一种新型的雷达系统。"部分歼-11B新变型机的照片显示,该机的雷达穹顶中前部仍有一个坑道管,通常坑道管与AESA雷达存在兼容性问题,因此该机是否真的装备了AESA雷达还有待确定。"中国军事航空专家傅谦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歼-11B采用了更加先进的AESA雷达、复合材料部件、以及中国自主研制的玻璃座舱和发动机。歼-16D代表着中国尝试制造类似EA-18G "咆哮者 "的电子战飞机。1996年,俄罗斯已同意将更先进的苏-30出售给中国,此外,印度也是苏-30的买家之一。据了解,苏-30是一种双座的攻击机,拥有比苏- 2 7先进的精确打击系统。


印度因为认为其苏-30MKIs无法成为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所以开启了MMRCA计划,以为印度空军提供更先进的多用途战机,与之不同的是,完成技术升级后的歼-11可以采用中国的多种对地攻击弹药,包括中国版的美国小直径炸弹。极大的满足了中国空军的发展作战需求。

当年中国为获得苏-27,背后的付出远比人们看到

苏-27对于中国空军来说,不仅仅是一款现代化的主力战机。苏-27的问世,极大的缓解了当时中国空军所面临的国防压力,使中国空军在解放军全军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推动了中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苏-27作为中国空军装备的首款三代机,缩小了中国战机与世界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其他本土战机和新机型的改进和发展。不得不说,引进苏-27而非米格-29,是一项富有前瞻性的决定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