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湖北一七旬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收拾遗物,无意

引言

巾帼英雄是由于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出自《晋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毛主席也曾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可见女性的力量不容小觑。

01

提起巾帼不让须眉,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木兰辞》中写道“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花木兰算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物,既保护了年迈的阿爷又为国杀敌。不论花木兰是否是虚构的,其精神到今日也令人向往。

从千古女帝武则天到革命烈士秋瑾,自古以来的巾帼们层出不穷。在抗战期间,更是有不少女性亦奋勇抗敌,像江姐像刘胡兰。今天要讲的也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她名叫贾春英。然而她死后才被家人知晓过往的事迹。

湖北一七旬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收拾遗物,无意

▲贾春英

2012正值贾春英离世28年,其孙子潘平正在收拾她的遗物,却无意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物件。一张皱巴巴的纸小心铺平,依稀辨得上面写着女侠、双枪春姐的字样。一番询问后,潘平才明白普通的奶奶实则有个不普通的身份。 双枪女英雄在影视剧中的角色便是取自多个真实人物融合的,贾春英正是其中之一。

02

贾春英曾引领过妇女运动,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一番自己的贡献,更是解放战争里的英雄。同时代人们的印象中,她是手持双枪骑在高头大马上自信无畏的形象。在作战中,贾春英杀敌无数、威名远播。因此当时的村民凡事遇到什么不公都会去找她前来主持公道。渐渐的,双枪女侠称号越叫越响。

湖北一七旬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收拾遗物,无意

▲女英雄

贾春英于1912出生在湖北省的一个县城中。由于家中贫困加上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仅八个月大的她被送给亲戚当童养媳。贾春英的童年基本无甚乐趣可言,四岁开始她便要承担家务事与农活。生活中处处是重担,压迫得人要喘不过气。原以为一辈子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然而某天在山坡上因大雨跌落的贾春英遇到了人生的转机。

湖北一七旬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收拾遗物,无意

▲巾帼英雄,飒爽英姿

摔落的贾春英被刚好路过的表哥救起,与家境贫寒的她不同。表哥罗冠国家庭富裕,自幼便接受教育,长成后已是有名的进步青年。在罗冠国的影响下,贾春英仿佛找到了自己黑暗生活中透进来的一丝亮光。此后她积极参与,索性加入了我党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03

14岁的贾春英一头扎进了革命中,凭着努力四年后就担任了鄂东妇委书记。之后,与并肩作战的战友潘涛喜结连理。遗憾的是,潘涛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而不幸牺牲。贾春英将丧夫之痛掩藏心中,把刚刚满月的孩子独自抚养长大。

常年战斗在贾春英身上留下了难以治愈的腰伤,她在抗战胜利后不久请辞归家。贾春英去了亡夫的故乡,在平凡的生活中与孩子作伴再未提起当初。在三十五年的漫长岁月里,她似乎有意埋藏那段带着伤痛的过往。直到她的孙子潘平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被奶奶埋在心底的那段光辉岁月。

湖北一七旬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收拾遗物,无意

▲女战士

归隐后,贾春英又举起锄头,凡事亲力亲为从不向国家请求援助。她总说,总有更困难的人比她更需要帮助。直到贾春英1984病逝,她都未享受过红军失散人员的任何待遇,也不曾向组织提出要求。一代女英雄就这样在农宅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享年72岁。生前她唯一一次要求,是向组织说明希望将亡夫的遗孤抚养长大。组织接受了,并将其儿子送进学校学习,还帮忙安排了工作。

湖北一七旬农妇去世,28年后孙子收拾遗物,无意

▲举起锄头,归隐田园

2012年,北京湖北大厦为纪念这对抗战英雄的100周年诞辰,特意举行了一场座谈会。多名专家、各级别领导出席,他们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先烈。贾春英的一辈子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革命、战斗,是无数同时期义士的写照。她遭遇过被家人抛弃、过着艰苦的童养媳生活、也经历了丈夫离去独自抚养孩子。然而在本该享受清福的晚年,她却选择了回归田园生活,将满身荣耀掩去。

结语

贾春英不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英雄,多少先辈曾“蜡炬成灰泪始干”将青春甚至生命都贡献给了国家。而落幕时,却深藏功与名回到平凡中。岂能说他们不够伟大呢?我们要时刻谨记,当下的太平盛世都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珍惜生活才不枉费他们的一番努力。

参考资料

《晋书》

《木兰辞》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