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开创汉王朝,为何后人对其

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发迹于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鼓作气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但是作为正史的绝对代表作——《史记》中,对刘邦的评价却很低,甚至描述成了地痞流氓。以秉笔直书著称的司马迁,为什么会对刘邦做出这么低的人格评价,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一、历史上的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开创了伟大的汉王朝

汉代的开国者刘邦,他的出身非常的低微,仅仅是秦朝当时的一个非常小的地方官亭长。在整个秦朝末年的时候,由于秦始皇的暴政统治,使得百姓生活非常痛苦,百姓被逼无奈纷纷起义来反抗秦王朝的统治,在此强大的时代特征之下,刘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发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举兵反抗秦王朝的统治。

刘邦之后和项羽合作,并约定得关中者得天下,带领自己的军队一举攻破关中,进入到了关中平原,灭掉了秦王朝。​接受张良的意见与秦国的百姓进行约法三章,深得秦朝旧民的拥护。但是局限于自己权力的弱小,又畏惧于项羽的权势,他并没有急着兑现自己原来的承诺得关中者得天下,而是接受项羽的安排,自己做了汉王。

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开创汉王朝,为何后人对其

汉高祖刘邦

之后他开始了与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鸿门宴死里逃生,刘邦最终决定了与项羽分道扬镳,苦练军队,善用人才,把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纷纷纳入麾下,最终决战垓下,打败项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国家汉朝。

建立汉王朝之后,全国软弱无力,十分虚弱,就连皇帝出行需要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都找不到,可以说整个汉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经济残壁的汉国初年,刘邦接受了老子和黄帝的思想,实行黄老之术。政策上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对百姓收很少的税,甚至是不收地税,让老百姓安然自得的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对于一些从事商业生产的人也实行宽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减商业税,这些使得经济开始独步逐步的复苏起来,为了汉王朝的政治统治奠定基础。

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开创汉王朝,为何后人对其

汉朝的建立,是在一系列异性诸侯国的支持下才建立起来的。所以汉朝初年,诸侯国的势力非常强大,威胁中央,特别是韩信。所以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非常残忍的措施,通过兵变灭很多的异性诸侯国,为之后汉朝的统一鉴定了绝对的基础。

管理地方,刘邦实行了一项“郡国并行制”的政策,就是在国家同时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了很多同姓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非常拥护刘邦的统治,使得在刘邦统治时期,整个国家趋向于统一。

因此,在刘邦的统治时期,整个汉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汉朝的国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为之后开创文景之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刘邦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不足为过。

二、《史记》中的刘邦:游手好闲,弃子逃生,不仁不义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正史的《史记》对刘邦的评价却是不一样的,那么史记是怎样来评价刘邦的呢?《史记》中没有直接对刘邦做出语言上的评价,但是通过对刘邦事件的描述,可以看出对刘邦的评价是非常低的,那么这些评价低到了什么程度呢?

1、描述刘邦在少年的时候不学无术,不喜欢做任何劳动,每天游手好闲,喜欢结交地痞流氓,而且还非常爱喝酒,非常的爱慕美色。《史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是说刘邦年少的时候去酒店喝酒,自己也没有钱结算,就耍无赖,一边说我之后一定会给你酒钱的,一边调戏老板娘。这件事不用司马迁直说,我们都能知道,刘邦是一个地痞无赖。

2、在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中,描述刘邦的不择手段,体现出了刘邦的不择手段,他甚至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为了自己能够逃生,连自己的孩子,连自己的父亲都能舍弃,是非常不仁不义的。​在刘邦和项羽进行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战败了落荒而逃,他的战车上坐着他和他的两个孩子,但是他嫌他的两个孩子重,影响了行车的速度,非常担心自己的生命得到威胁,就下令把他的两个孩子扔下车,只有自己一人驾车而逃了。

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开创汉王朝,为何后人对其

影视剧中描述刘邦“弃子逃命”的情形

还有一次项羽威胁刘邦,把刘邦的父亲抓做人质,并且威胁说如果你不交出军权,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喝汤。结果刘邦不足为奇,竟然对项羽说,我们是结过约的亲兄弟,区区父亲算什么,你煮他的时候,可以分一杯汤给我吃喝吗?可见刘邦是非常不仁不义的。

3、描述刘邦的厚颜无耻。当时沛县的长官宴请所有的嘉宾, 刘邦为了吃白食,但是自己没有钱,尽然厚脸无耻地写了贺钱1万钱,脸不红心不跳的成为了当场宴会的最高贵的嘉宾。

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开创汉王朝,为何后人对其

影视剧中刘邦的草莽形象

4、描述刘邦的自傲,看不起儒士,对读书人的评价也是非常低的。​《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

“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书生郦食其求见刘邦时,刘邦的侍卫对郦食其说:"(刘邦)不喜欢儒生,许多头戴儒生帽子的人来见他,他就当众把这些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往帽子里撒尿。"待郦食其获见刘邦时:

“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

由此可见刘邦对书生的轻慢。

三、秉笔直书如司马迁,也会因为个人恩怨,对刘邦作出有失公允的评价

刘邦打败项羽,为汉王朝的建立奠立下了汗马功。刘邦在用人方面的强大智慧,在军事指挥上面的强大能力,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刘邦是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刘邦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但是《史记》中记载的刘邦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他的军事胜利伴随着一系列的战败而逃。

《史记》的每一篇文章,最后都会对人物做一个总结性的概括。《史记·高祖本纪》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司马迁认为刘邦之所以建立汉王朝,并不是由于刘邦的能力有多强,而是由于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历史就是源源不断的向前发展的,这个时期没有你刘邦出现,也会有李邦的出现,你能称为皇帝,完全不是由于你个人的能力,而是由于这个时代造就了你。那么作为秉笔直书的司马迁,作为绝对正史的《史记》对刘邦的评价为什么会如此低呢?

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开创汉王朝,为何后人对其

太史公司马迁

我们细细的研究一下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就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司马迁作为一个世袭的史实记录者,他的职业素养,让他真正的能够做到不偏不正,能够尽可能的客观的评价事物,这也使得《史记》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绝对性的正史著作。

但是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汉代王朝给他的。司马迁在年轻的时候,他因为李陵一案而受到牵连。后来史实也证明了李陵绝对没有成为背叛汉王朝的汉奸,他仅仅是曲线救国了,他自己认为现在的屈服只是暂时的,真正的打败匈奴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但是当时的汉武帝却认为他是绝对的汉奸,把朝廷中为李陵辩护的人也都看成眼中刺,当然司马迁也成为了汉武帝眼中刺。司马迁并没有免于牢狱之灾,但是由于他在记录史实中的强大作用,没有直接杀害他,是让他受到了对于男性来说最为耻辱性的刑法宫刑。

在狱中的司马迁奋笔疾书,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史记》,因此说汉朝皇帝给司马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造成身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司马迁对于汉代王朝评价的低下,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

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开创汉王朝,为何后人对其

这也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使再有能力的史官,即使能够做到秉笔直书,但是往往自己的个人恩怨,也会影响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我们记录史实,只能无限的接近于事实的真相,却无法忽略记录者评价时渗透的主观情绪,因此我们在读史看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内涵在里面,要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

正是由于《史记》是我们非常公认的正史,司马迁也以秉笔直书而著称。因此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我们普通群众对于刘邦的评价。正是由于这样,我们往往忽略了刘邦的强大功绩,但对于刘邦的一些细小的人格评价却记忆犹新。

我们称赞项羽的英雄主义,贬低刘邦的小人心智,这些都是由于我们受到司马迁评价的影响。但是发展到今日,我们或许能够更加客观的评价刘邦了。​

参考文献:

《史记》

《资治通鉴》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