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在缅甸,中国“吃亏”了?

这几天,缅甸发生事情,不仅被中国

缅甸局势把中国卷进去了,似乎出现“反华情绪”蔓延。

仰光多个工业区超过32家工厂,日前被纵火和破坏,遭牵连的企业多为中资或中缅合资,以服装加工、辅料厂和配套设备厂为主。

纵火者大多骑着摩托车,带有铁棍、斧和汽油桶,冲进工厂,打骂恐吓值班人员,又纵火焚烧。

在缅甸,中国“吃亏”了?

外交部记者会上,有彭博社记者问,中国要求缅甸警方保护中国企业,这是否构成对缅甸内政的干涉?

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说,你问的这个问题,我都感到非常的可笑。一国政府当然有责任确保外国公民、外国企业在本国的安全。当中国公民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中国驻外使领馆要求当地政府、当地警方保护本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倒想问一问,这怎么就干涉缅甸的内政了?

这个记者问题有点儿挖坑的性质,他不会不了解外交事务上的一些全球通行惯例。在别人国家土地上,就算中国在伊拉克、阿富汗这些战乱国家的企业、公民的安全,也需要当地政府、警力保护,更不用说缅甸。

这种设局、挖坑式的问题,应对需要更小心。

毕竟,在缅甸事情上,西方媒体希望把当地的乱局和中国的存在、经商、交往等捆绑起来,让两者看起来有“因果关系”。

从缅甸情况来看,局势还是非常混乱,浑水摸鱼,“混合操控”的机会可能有不少。

缅甸,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南向的重要节点,中国已经累计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基建资金。

在缅甸,中国“吃亏”了?

这个外媒记者的提问,可能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就是认为中国出于对一带一路和中国投资的担忧,需要调整相关政策,包括放弃不干涉他国内政,来捍卫自身利益。

不过,这个问题逻辑很松散,不严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来源,不止中国一家,在缅甸就有日本、欧盟,日本深耕缅甸几十年,也有不少拥趸。

欧盟里的荷兰,常年保持在仅次于中国的投资规模,也就是说,为缅甸乱局付出代价的不止中国一国。

不能因为中国投资多,事件前后被在缅甸,中国“吃亏”了?

中国有投资、有利益的国家出现内乱,这种情况太多见了,动辄就要干涉内政,一来不可行,二来会屡屡判断出错,应对失据。

中国奉行的“不干涉他国内政”是一个原则,不是政策,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长期不变,一以贯之。

政策则可以随着情况不同而随时随机调整。

从本质上说,针对中资企业发生的打砸抢烧,属于“反华插曲”。

所以有论调说,中国应主动影响沿线国家内政,扶持相关代理人。

这其实是不了解“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上的一种想象,也是推己及人的定势思维

扶持相关代理人的做法,应该是英美西方“特产”,这种“特产”太多次水土不服。

因为一旦所在国发生重大政局变动,新上任的执政集团多会肃清“前朝余孽”,那么被扶持的相关代理人就会被清算,背后扶持前政敌的外国势力,一方面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来和新的执政集团关系,先天不好。

但话说回来,美国等国家债多了不愁,大不了再扶持。

所以有些时候,从短期看,好像不扶持代理人是一种相对吃亏的做法,但是,从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和友好大局出发,这是唯一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做法。

干涉内政是一种破坏,不干涉内政,是中国外交的金字招牌之一

在缅甸,中国“吃亏”了?

外交为民,为中国企业出海走得更稳、更远,这才是中国逻辑。

中国的人员、资本、设备走向全球,这是必然的,国家利益会延伸到全球多地。

在这个过程中,缅甸发生的这些事,个案,或许还不是最后一次。

针对“性质十分恶劣”的打砸抢烧,中国必然不会等闲视之,会全盘评估,做最妥善的应对。

既不需要小题大做,更不必随外媒起舞,卷入其中。

如果遇到这些困难就知难而退,或者变更不干涉内政原则,那是小看中国战略定力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