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大家可以试试,在搜索引擎上选择图片一栏,键入“东德”两字,出现的照片可以分成三类——最靠前、量最大的是“东德牧羊犬”、其次分别为东德人民军和两德被分割的示意图。

曾经让整个西方世界无比忌惮的东德军队,时至今日,曝光量竟然还不如狗狗,也真是让旁人都替他们感到尴尬。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两德统一后,从政府到民间都极力淡化着东德的存在感。

政府层面不用说,德国是以东德并入西德的形式完成统一的,统一后沿用西德国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主德国自行消失。

与此同时,原民主德国的领导班子成员不是被关了监狱去吃牢饭,就是被买断工龄让其“提前下岗”,政府层面说了算的,仍旧是那些老西德的政客们,甚至后来,联邦德国对于东德的官方定义也成了Unrechtsstaat——“非法国家”。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为了拉平东西部发展差距,统一后的联邦政府一直坚持对东德地区进行慷慨的财政补贴,原东德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所以,虽然统一后的很长时间里,他们仍感到种种不适,跑去西德打工、求学还总遭遇各种歧视,但从历年相关民调来看,绝大多数东德人对于生活的好转还是比较满意的,并不希望回到过去。

就这样,除了影视剧或者一些旅馆、餐厅会选择搞点“东德情结”相关的主题,来怀旧一番,整个东德和曾经威震一方的东德人民军,悄无声息的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时间转到1989年10月7日。

为了庆祝建国40周年,民主德国首都东柏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在装甲军团和陆军步兵方阵豪情万丈的走过卡尔-马克思大街的时候,港口城市罗斯托克同步举行了海军舰艇阅兵,庞大的舰艇队伍整齐停靠在码头,接受东德海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特奥多尔·霍夫曼的检阅。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随后还展示了人民军特战部队的蛙人表演。全副武装的他们或是从高速行驶的鱼雷艇上灵敏的跳入海中,再通过绳索登上船舰;或是从空中跳离直升机,再操纵滑翔伞落到水面。

所有参演者和参观者都没能意识到,这就是人民军最后的阅兵式。

一年后,几代东德人民军的入伍誓词——“我若违背军旗下的庄严宣誓,必甘愿接受共和国法律的制裁与劳动人民的蔑视”,将随风而去。

这些拿着铁饭碗的人民军官兵们,也将失落的拿着“遣散费”,加入到就业大军的求职队伍当中。

庆祝建国4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一个多月后,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了,两德竟然心平气和的开始了统一进程。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这时,丧失了群众基础的德国社会统一党和他的总书记昂纳克,在柏林墙倒塌后,迅速被自己的人民抛弃;臭名昭著的东德特务机关——斯塔西和他的末代部长米尔克,也受到了认真清算。

而夹在这些政府强力机构和特权阶级之间的,则是尴尬的东德人民军。

人民军主要包括地面部队、人民海军、航空部队以及边防军四个部分,截止到1989年底,柏林墙倒塌时,还有17万之众。

东德人民军虽然数量不算太大,但装备精良、素质高,作为东西方对峙的最前线,一直被苏联当成打头阵的“精锐之师”进行栽培,战斗力还是相当可以的。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1990年9月,根据联邦德国颁布的《统一协定》,人民军被进行重新“编遣”。

所谓的“编遣”,只属于一个委婉的叫法而已,对于大多数东德人民军官兵来说,更像是让他们自行解散。

其中,东德特种部队被整体并入德国联邦国防军,同时划入北约战斗序列。

这支部队由苏联非常下本儿的精心培养了小半个世纪,属于人民军中的精英力量;而且他们非常熟悉苏联军事体系、战法战术,对于联邦德国和整个北约来说,就好比天上掉下来的一大块香喷喷的馅饼,高兴的睡觉都要笑出声来。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训练中的东德特战部队

当然,被西德接收的特战队员,都是“群众”身份,不包括当中的东德统一社会党(共产党)党员官兵。

同理,对于其余的几个军种来说,拥有党员身份的,也几乎全被联邦德国政府毫不犹豫的pass掉了。

此外,除了党员官兵外,被“一刀切”的还有思政教育干部、宣传部门、情报部门和各级军事法庭相关人员,这些带着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的军中角色。

同时,东德人民军中的女性作战人员,也被统统的予以“遣散”。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相对于被“革命”过,号召妇女“顶起半边天”的东德,西德要保守的多,整个社会风气都不怎么鼓励女性出门工作,更别提什么参军打仗了。

就看1986年的数字。此时,受西方女权思潮的影响,西德的职业女性比例达到了战后最高峰——50.3%,而东德同年的职业女性比例则为91.3%。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东德农场里的“女汉子”

早在二战期间,整个纳粹德军建制中,都不存在女性军人,穿制服的女性叫做“国防军女助手”,属于文职人员系列,并非正式军人。战后,这个传统被西德联邦国防军继承了下来,直到1970年代,西德军队中,才有了被授予正式军衔的女军人。

到了1990年联邦德国整编东德人民军时,凤毛麟角的女性军人,也仅仅存在于西德军队的后勤、医疗、行政单位之中。

另外,几乎被集体遣散的,还有名声很差的“边防军”。因为,这支军队从1960年代起,负责执行对两德边界的逃亡者开枪射击的相关命令,曾经欠下过“血债”。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站在柏林墙上的,就是边防军

这些被“一刀切”的人民军官兵,一次性拿到了大约半年的薪水作为补偿,然后就任其自生自灭了。

其余的一部分体检合格,没有政党背景,“身世清白”的东德人民军的下级军官(尉官)和士兵们,被吸纳进了联邦德国国防军,一切从零开始适应。

到了校级军官,他们能否留用,则必须由联邦德国特设的一个军官选拔委员会说了算。他们会结合评估对象的意识形态背景、业务素质和身体状况,进行筛选,最终能继续军旅生涯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毕竟,同苏东国家一样,被苏联一手扶持的东德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人民军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人民军的中高级军官里,党员比例明显要高的多。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相谈甚欢的苏军和东德人民军

按联邦政府规定,被pass掉的校级军官们,会有个半年的“过渡期”,这期间,他们可以每月领取原月薪的70%,或一次性领取7000马克后退役,再往后,就得去自谋生路了;而那些有幸被留用的校官们,在联邦德军中,也普遍被“降级”,一个人民军中校,可能会“沦落”成为联邦德军的上尉。

更悲催的,还得算是一大把年纪,已经过了就业择业年龄段的将级军官们。

这些人被强制于1990年10月3日前直接退休,一个不留,每月领取2010马克的“退休金”。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这样的,基本都被“安排”退休了

那些被并入联邦德军的人民军官兵,待遇和薪水虽然和同级别的西德人一样,但他们还需要经历两年试用期,一旦出问题就会被勒令退役。

17万人民军中,经过筛查,只有区区3万余人被吸收进了联邦德国军队,幸运的签了一份自1991年起、为期两年的合同。

而剩下那十几万前东德人民军们,为了谋生也开始放平心态,走入社会,接受联邦政府为失业人员提供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基层官兵的社会转型适应能力普遍较好。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纪轻,发展潜力大;另一方面,也跟原东德人民军长期流行去各行各业的生产线上搞“经济生产”有关。

这点,也算是曾经的社会主义特色,前苏联和现在的朝鲜也都有类似操作。

除了收割农作物、搞基建或者清除积雪等临时工作外,东德人民军还长期把中下层官兵派往厂矿企业,以军事化管理的形式,让他们在生产线上去“发挥战斗力”。

因此,很多基层官兵在入伍期间,竟然歪打正着的被训练成了一个技能熟练的产业工人,掌握了几样手艺。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这些人在制造业兴旺的德国,显然是不怎么愁工作的。

最尴尬的,还是那些曾经的“中层”们。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高层的将官,虽然没有了尊贵的身份,但好歹有退休金保底。而被淘汰下来的大量校级军官们,大多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开会讲话作报告,没啥能拿得出手的生存本领,为了生计,只能放下架子,去干司机、搬运工、保安、仓储物流工等体力活儿。

和“红色普鲁士”一同消失的还有大量的苏式装备。

除了少量可供参考和破解的先进武器外,人民军手里的,大多属于在西德人看来又土又落后的“大路货”。而且,苏联货与北约货之间又很难兼容,再算上保养维护,反而成了个国家财政的大负担。

于是,联邦德国政府对于这类冷战遗产,或者销毁,或者半卖半送扔到了国际市场上。

例如,一些米格-29便宜卖了给了波兰(最大方的一次是2003年,德国以每架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将剩余的22架米格-29全部“卖”给了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希腊和土耳其也都获赠了不少船舰和轻武器。对了,还有人民军颇具特色的军服和钢盔,也都找到了自己新的主人。

消失了的东德人民军:柏林墙倒后,无处安放的

土耳其军队中的东德M56头盔,不过,红圈里的这位,好像戴反了

还有一些东德装备流入了内战中的前南斯拉夫地区。从步枪到T-72坦克、米格战机,被广泛装备在了巴尔干半岛的各族武装队伍当中。

就这样,曾经的“红色普鲁士”连制度带器物,被干净利落的抹掉了表面上的一切痕迹,就此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里。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关于两德“1+1”的问题,最终被证明为了1+1<2,而当年西德“大跃进式”的“东西平等”设想,也无奈的从5年期、10年期变成了30年,甚至可能是50年,远比“并入”或者“收编”,要复杂得多。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