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大国粮仓 中储粮成立二十载累计收购托市等政策

据考古资料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出现以地下或半地下窖穴为主的原始粗放的粮食储藏方式,让我们的祖先能够不用每天为粮食发愁。

随后在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则第一次提出了“轻重之术”、“以贱泄平”的粮食价格调控措施:即当粮食过剩粮价暴跌之时,国家以较高价格收购,引导市场物价回升,当粮食短缺引起粮价飞涨时,国家则开仓发散,低价抛售粮食,促使市场粮价回落至平价水平。

到了战国时期,魏国丞相李悝则进一步将粮食储备提到了国家层面,其提出的“ 平籴”制度就是希望由国家来适度吞吐粮食,从而达到平抑价格、稳定市场的目的。

再到汉宣帝时期,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提出建立常平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初步形成了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基础。

可见,粮食储备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利农,稳物价。

新中国成立后,从最初备荒的“甲字粮”到备战用的“ 506 粮”,再到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一直在探索着适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储备制度,直到2000年5月18日成立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国家开始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政企分开,建立市场化运作新机制,标志着中央储备粮管理进入崭新阶段。

而今天,正是中储粮成立20周年。

数据显示,自中储粮成立以来,从最初的6大区域性公司起步,建成现今23家分公司、6家专业子公司、980多个直属库和分库,网络覆盖全国的储备体系,成为国内最大的粮食储备企业和最大的涉粮企业。

随着本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其在小麦、稻谷托市收购,菜籽、大豆、玉米、棉花临储收购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累计完成政策性收购9.5亿吨、销售7.4亿吨。

“轻重之术”、“以贱泄平”,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的中央储备粮又动用了几次呢?

根据来自中储粮官方公布的不完全数据显示,共计动用了4次,总数量约为253.255万吨,并多次参与救灾活动,分别是:

2003年国家抛售80万吨储备大豆——这也是中储粮成立以来首次动用储备粮,当时应对的是我国第一次“大豆危机”,此后,我国开始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实施第一次大豆振兴计划。

2008年向四川调运5750吨中央储备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储粮第一时间抢运5750吨中央储备油和3000吨捐赠大米入川,紧急投放救灾粮油64万吨。

2009年西南五省169万吨中央储备粮油——当年西南五省出现特大旱情,此外,中储粮多家分公司还向灾区调入粮食142万吨。

2010年青海玉树3.68万吨中央储备粮油——青海玉树地震,中储粮及时向灾区投放3.68万吨救灾中央储备粮油,迅速向西南灾区调入粮食142万吨。

2011年贵州250吨——贵州低温凝冻天气灾害,中储粮迅速完成250吨救灾粮发运任务。

2013年雅安捐赠食用油100吨、大米500吨,油脂公司捐赠2000箱金鼎食用油——雅安地震,作为免费午餐食用油,确保灾区孩子们吃到安全、健康的食用油。

2014年云南捐赠100吨大米——云南昭通地震,中储粮向灾区捐赠100吨大米。

2015年西藏捐赠200吨大米、300吨面粉——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波及西藏日喀则地区,中储粮向灾区捐赠200吨大米、300吨面粉。

2017年四川捐赠50吨大米、10吨食用油——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储粮立即安排向九寨沟地震灾区捐赠50吨大米、10吨食用油。

2020年湖北——新冠肺炎疫情,中储粮向湖北省红十字会捐赠现金2000万元,向湖北恩施捐赠600吨成品粮油,并加大粮食投放,截至5月15日,累计销售粮油2480万吨。为缓解南方部分地区饲养业原料供应紧张压力,加大玉米和豆粕投放,累计向湖北发运豆粕5.6万吨。


大国粮仓 中储粮成立二十载累计收购托市等政策


大国粮仓 中储粮成立二十载累计收购托市等政策


大国粮仓 中储粮成立二十载累计收购托市等政策

二十载,说起来很短,但做起来却是一代人的成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