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后端两小时,前端一星期!你只是一个写接口的

故事从一名前端工程师的呐喊开始:

我们公司做项目分配任务,一个星期的活,后端呢,两三个小时就弄完了,前端要做界面,做交互,做功能,忙活一个星期还得和设计师对 UI,和需求方对业务逻辑,最后呢,管事的还是那些后端工程师,这个世界还有天理吗?

后端两小时,前端一星期!你只是一个写接口的

每次新功能上线,工作最为忙碌的是谁啊?大前端(前端和移动端)工程师啊,他们需要应对产品经理的需求变化,处理设计人员的设计样图,还需要和后端人员确定交互协议和数据格式。他们要保证交互能够达到产品经理的要求,UI 设计的实现要能通过设计师们钛合金像素眼的审核,最后与后端完成快速、安全、合理的数据交换。

这时候后端工程师在干嘛呢?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说笑着对产品指指点点,这不是挑毛病而是兼职进行产品测试,同时还陪伴前端同学调试功能,满足前端的数据需求。后端工程师相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最后前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鼻涕泡都累出来了,终于又弄出个界面,他们擦擦汗对后端说,再来个接口。后端吹着口哨说,好咧。十分钟,一个漂亮的基于 Restful 风格的 API 妥妥的写完,Json 格式,HTTPS 传输,快捷、方便、安全,response 和 refer 都无懈可击,童叟无欺居家旅行之必备良品……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还不是前端抢地盘嘛。浏览器技术的突飞猛进,前端重获新生,不仅可以做 Web,还能实现原生级别的移动 App 开发,前端开始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职责和角色。前端的强大,导致一部分业务逻辑从服务器端转移到了前端,后来逐步形成了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方式,前端负责界面上的大部分业务逻辑,然后通过 API 与后端进行交互。原来业务系统看重的事务问题,要么一次 API 算一个事务,要么做成幂等服务,要么通过事务补偿的方式实现,要么交给异步消息队列处理,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更为轻量级的开发模式。

后端干嘛去了?后端工程师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编写 API,前端恶狠狠的称他们「写接口的」,因为「一个接口累死多少前端英雄汉」。


后端两小时,前端一星期!你只是一个写接口的

后端工程师不还得做架构嘛,搜索、消息中间件、存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不都得后端工程师搞定么?不好意思,这部分内容云计算厂商接手了。看看阿里云里提供的各种模块就知道了。你能做的,人家全有。

那后端真的就是写写接口吗?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们来看看如何定义一个优秀的后端工程师:

1、在领域内精湛的技术造诣和丰富的经验
2、技术上的远见和整合能力
3、广泛的技术知识,不做基础组件,不意味着你可以不懂
4、熟练的编码技巧和细节把控,想当架构师的程序员都写得一手好代码
5、熟悉信息的表示方法,了解主流的和常见的国际技术标准

现在市场上对于后端工程师的要求并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们除了要懂得技术架构外,还要了解实际业务场景。想要驾驭首先要做到通晓。了解所有业务逻辑的来龙去脉,知道一些典型系统设计方案以及其针对的问题,还有优劣比较。在此之上,才有可能把合适的设计套用到当前的业务逻辑上,把现有的业务逻辑抽象成一个已经存在(部分)解决方案,或更经典的方式。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