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马未都:曾经买过一个碗,因为碗底的一个字,

文明需发展,文化要寻根。历史波澜诡谲,沉入河底的名物胜迹不知凡几,它们带着朝代的烙印,默默记录着不为人知的辛秘。在古董这个行业,一贯是奇闻多多,差不多的明代成化年间的鸡缸杯,拍卖会上两亿三千万,街头地摊还价二百五,这中间差的就是知识和眼力。

马未都:曾经买过一个碗,因为碗底的一个字,

近几年,随着古董行业的兴旺,能鉴别古董的专家身价那是水涨船高。知识还是次要,眼力才关键,像《寻宝》这样的节目,请来的基本都是古代历史研究领域的大家,他们能识别、能品鉴,靠的是多年的学养;还有一种专家呢,算是野路子出家,靠眼力,当然也凭知识,马未都先生就是这样的鉴宝行家,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但是文化水平却远超很多大学生,自学成材,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类鉴宝家。

马未都:曾经买过一个碗,因为碗底的一个字,

可以说,马未都先生见过的、买下的古董那是海了去了,他也不贪图钱,全部捐给了观复博物馆。可有一件古董,一只小小的碗,却让见惯了市面的他,瞬间内心不淡定起来!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碗呢?

这件事还要追随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马未都已经开始收藏古董有些年头了,一次偶然,马未都跑到了香港,逛进了一家古玩店。那间店里,有一个不起眼的白色的瓷碗,直接看的话,没什么特点,既不像元代青花瓷那么古雅,也不像乾隆粉瓶那么奢华堂皇,就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白瓷碗。马未都眼尖啊,他走到那个瓷碗前,细细地看:那个碗,胎质色白纯洁,致密坚硬,胎土中杂质很少;碗呈乳白色,莹润光泽,质朴素净;口沿外缘有一道唇边凸起,线条圆润;还有典型的"大卷唇"、"玉璧底"的特征。马未都心里差不多有数了,他把碗翻过来,想看看有什么章印,结果底部只刻着一个字:"盈"。

马未都:曾经买过一个碗,因为碗底的一个字,

这个字,把马未都惊到了。当时的马未都第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是个邢窑白瓷碗,是唐朝时期的文物,但是没想到这白瓷碗居然还是皇宫里使用的,数量极少,全国仅有二三十个,可以想见,这个碗的价值有多高啊。

据马未都先生后来回忆说:自己是内心极度高兴,却还得忍住,脸上装出一副平淡的神色!就是怕老板看出来门路,漫天要价,他只得强压住内心的感情,这样才能以低价拿到这个碗。于是,"老油条"了的马未都装作不懂的样子试探这个老板,问他 这个"盈"是什么意思。老板也不清楚,就反问马未都,这下马未都放心了。

马未都:曾经买过一个碗,因为碗底的一个字,

这个碗是有一点来历的,碗底的"盈"字,就说明了它的出处:一般只有唐朝大盈库中的碗,才能刻一个"盈"字。大盈库,出现在开元盛世之时,百姓富足,国力强盛,皇帝在财政收入盈余的情况之下,建造了大盈库。所以说,大盈库其实是皇帝的私库,里面存放的是御用之物。而这种写有"盈"字的器物,几乎没有多少流传下来的,而且还保存得十分完好。

最后,仅仅花了几百块钱,马未都就买下了那个碗。据他说,之后很长一段他都没敢去香港,怕老板发现其中的价值。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