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WTO前总干事拉米:全球化道阻且长 未来可期

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全球化,一个浩浩荡荡又无法阻挡的历史进程,一条开满鲜花也长有荆棘的漫长道路。从长期来看,全球贸易博弈依然悬而未决,去全球化主张仍然不绝于耳。世界贸易开放是否会陷入危机?全球化的前路究竟如何?在近期举行的第三届中欧深圳校区年度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Pascal Lamy)教授分享了自己对全球贸易前景的看法,他认为,虽然全球化正在遭受质疑,但若行而不辍、善用创新,就会在未来为人类创造更多福祉。

WTO前总干事拉米:全球化道阻且长 未来可期

全球化是不是一件好事?

十多年前,人们尚有可能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及其带来的诸多巨大变化,人们开始对全球化有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解决方案,能够解决世界当前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有人坚信,全球化存在一些弊端,目前部分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就是全球化所导致的。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重新来理解和分析全球化的意义。

影响全球化的两个因素

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全球化持有怀疑态度?这要从影响全球化的因素说起。过去十年,影响全球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技术和意识形态。

技术进步改变了经济走向

最初,人类航海时使用风能,后来有了蒸汽,再后来有了电力,现在我们有了互联网……可以说,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大大提升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降低了远距离交流的成本。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国家间的交流,也使得生产更为多元化和本地化,让我们可以把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放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本地化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帮助我们建立了全球供应链,让我们能够非常便捷地获取信息。信息变成了新的经济原材料,使得国际间的互联互通变得更为频繁,并完全改变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意识形态推动全球化进程

意识形态推动了全球化进程,这是一个共识。国家之间开放贸易与交流,是我们未来应该走的路。

全球化使得交流更为便捷。国家之间、企业之间都在不断地交流,以找到更为高效且双赢的合作途径。当然,相互交流也意味着比较压力:相比之下,谁做得更好?压力往往能提升效率,这也是全球化的一大好处,效率的提升使得经济生产要素的分配更为高效。

与此同时,社会和经济系统所面临的压力在促成效率提升时也有可能会产生阵痛。我们需要在效率提升与阵痛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并加以严格管理。毕竟,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赢家而非输家。

如果我们希望全球化体系有更高的接受度的话,就必须去关爱那些弱势群体。相对而言,西方国家有着较为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有着更为周全的考虑。因此,它们的技术和意识形态也都在不断地发展,能对全球化的经济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全球化进程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技术都发生了变化。从意识形态来看,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使得当时的金融体系颇受质疑。人们开始质疑全球化的合理性,他们认为经济体之间彼此相互依赖导致了连锁效应,使得整个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地区,金融危机让许多国家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控制财政支出和债务扩张,这也导致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在西方国家尤其如此。

同时,过去十年,人们开始逐渐认清了人与自然、人与地球的关系,开始反思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全球经济发展的做法是否合适。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生物的多样性也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质疑全球化的声音越来越多。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化趋势使得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日趋增强,这是导致国际贸易争端的原因之一。中美贸易争端实际上就是中美两国在高科技和数字化领域的竞争所导致的。双方的争端虽然目前得到了暂时的遏制,但从长期来看,全球贸易博弈依然悬而未决,国际环境动荡的隐忧依然存在。

此外,美国、欧洲、中国对于数字化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美国认为信息是一种商品;欧洲认为信息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中国则认为信息是可以促进互联互通的手段。这种不同观点,有可能引发彼此间的争论。

基于上述原因,全球化的合理性遭受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质疑。

去全球化绝不是最终方向

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变化:经济越来越统一,世界却越来越分裂。去全球化趋势会不会愈演愈烈并影响全球经济?我个人认为大概率不会。如果回到30年前,我不会这么判断,因为那时全球经济关联还没有这么紧密。但当前全球的生产信息互相高度依赖,在这个阶段去全球化成本极其高昂。

前面我提到,全球化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伴随着阵痛,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去全球化会降低效率,并且造成更多的痛苦。在这方面,国际上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美国总统特朗普所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特朗普认为全球化无益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并认为美国问题的根源在于全球化,因此他推出的很多政策都是以美国优先的去全球化政策。我们暂且不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而是先了解一下这些政策推出之后对美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

特朗普希望减少贸易赤字,实际上美国的贸易赤字还在上升;他想让美国的消费者更加幸福和满意,但是现在美国的消费者比以前更加不满了——因为贸易保护政策导致关税增加,而由进口国承担的关税成本最后会转嫁给消费者……这个例子表明,去全球化不太可能,它会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并且带来更多的痛苦。

我们再来看英国脱欧的例子。从很多方面来看,英国脱欧是小型的去全球化。英国人是推动欧盟去全球化的关键因素,公投脱欧之后他们发现成本是巨大的。以前,英国是欧盟的一个成员,享有欧盟内部的统一市场机制,但脱欧后不再享有。

基于这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去全球化不会实现。不管当前的舆论如何,去全球化绝对不是最终方向。

当前中美关系不太稳定,这毫无疑问会对双方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影响,但去全球化仍不太可能发生。当前,中美之间已形成一种高度依赖的关系,虽然它们在贸易上会有一些摩擦,但在文化等方面依旧有很多的交流。中美贸易摩擦会不会导致整个全球化进程的终止?我的答案是不会。

中美贸易摩擦使中兴、华为、富士康等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并在更广范围内造成了不利影响。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我们自然希望中美关系健康平稳发展。

如何让全球化变得更有意义?

有人怀疑全球化会带来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抑制这些影响?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全球化创新来解决人们面临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可从以下4个方向来思考问题:


到目前为止,全球治理机制并未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当前,资本主义市场并不稳定,新兴市场也还处于发展中,我们需要构建起更稳定的发展环境,需要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借助这些国际组织让各国拥有一个开展全球经济合作的良好平台。

我们在重新审视全球资本主义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如何与新兴市场展开合作。此外,各国应充分考虑自身国情,通过健全国内的相关政策体系,来降低受到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人口数量。

在推动全球化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护环境。在我看来,环境问题是全球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需要通过有效、恰当的全球合作,控制显性及隐性的碳排放,并通过这个体系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与欧盟很有可能就控制碳排放达成双边合作,这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当前,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十分巨大,但全球治理体系并不完善,我们需要加强全球治理以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除了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问题,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全球的整体解决方法,来解决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回到最初的问题,全球化究竟是不是好事?我认为全球化现在正在遭受质疑,或者说它比之前更加脆弱。尽管如此,我仍然相信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我仍然觉得我们可以解决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享受它带来的红利。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受益,也为全球化做出了贡献。

如果我们想继续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前进的话,就必须重新考虑发展过程中的平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发展机遇。

当前,由于竞争过于激烈,资本主义市场效率已经开始降低,我们希望能看到一些不同的做法并慢慢减少竞争,增强合作的机会。全球化最需要的就是合作,因为合作可带来更大的利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这所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联合创立的国际化商学院的成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和欧盟可以合作完成一些重要的项目。

本文根据第三届中欧深圳校区年度论坛上帕斯卡尔•拉米教授的主题演讲“全球化的前景”的同传速记实录整理成文,未经本人确认


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